站在定鼎门遗址前,可以想象,隋唐城鼎盛时期,武则天经由这两排青石为基而建的定鼎门中门出城巡游时的壮观景象。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总与文物、遗址保护冲突不断,洛阳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也很难避免,近日,洛阳拟斥资2.7亿元整治、保护隋唐城遗址宫城核心区,并实施隋唐城整体保护和旅游开发。
而早在1995年,洛阳市在第三期城市规划中就将隋唐都城南半部22平方公里遗址作为绿地保护,辟建植物园,新市区跨越这22平方公里向南发展。隋唐城遗址保护工作只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编制完成100处重要大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纲要之一,洛阳拥有五处大遗址,保护隋唐城大遗址仅仅是个开始,“好事,大好事”,洛阳BBS上众多网友在这条消息后的跟帖是最好的情绪表达。
定鼎门遗址
重现隋唐盛景
两排一米见方的大青石被一点点从距离地面不到两米的土层下清理出来,青石上方已被脚手架搭起的凉棚遮挡。
每块青石厚约30厘米,两排青石相距7余米,每排青石露在外面的长度超过10米。
如果是在他处,这样的两排青石或许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但这里却不同,因为这里是洛阳隋唐城遗址定鼎门发掘现场。
10月9日上午,几十名工人正在定鼎门遗址两边的城墙遗址发掘,大大小小的探方(成规格用来考古挖掘的土坑)分布在定鼎门两边。
文物专家认定这两排青石正是隋唐城外郭南门定鼎门中间门道的地基。
最南边的两块青石中间,各有一个碗口大小的圆孔,考古人员分析,这正是安放厚重城门门轴的地方。
据载,隋唐城外郭城南共开有三门,定鼎门居中,中门宽24尺(一唐尺约等于29.4厘米),中门两侧9尺外各开一门,宽21尺,外加墩台、飞廊和阙台,城门总宽度甚至超过100米。
今天来看,仅供皇帝出入的7余米宽的定鼎门中道或许并不宽阔,也算不上宏伟。但经历1400年反反复复的历史兴替之后,今天你站在这里仍然可以想象隋唐城鼎盛时期武则天经由这两排青石为基而建的定鼎门中门出城巡游时的壮观景象。
定鼎门南侧是正在整治的古洛渠,而就在今年8月,在对出定鼎门后一条宽90米的南北向道路进行发掘时,在150平方米的晚唐土层中发现了200多个人与骆驼的脚印、蹄印以及数十条清晰车辙痕迹。
城门、城墙、骆驼印以及车辙的发现逐渐将隋唐城鼎盛景象一点点复原,并使人们认识到在当下保护隋唐城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定鼎门只是隋唐城盛景一隅。
破坏与保护的千年博弈
兴与废,在洛阳城市发展史上交替出现,代代轮回,经过1400年风雨变迁后,隋唐城遗址早已面目全非。
参与定鼎门城墙遗址发掘的39岁当地村民郭志光告诉记者,在他刚记事时,隋唐城的西南角城墙“很高很宽”,但有两家砖窑在此挖土烧砖,土城墙慢慢变矮。
隋唐东都城兴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唐时又不断扩大,逐渐形成拥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会。隋唐东都城规模巨大,南宽北窄,周长52里,皇城在宫城南,是百官府第,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住的地方。
记者在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组所作的《洛阳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经验与教训研究》中看到,北宋时,洛阳还保留有西京的地位,但到明清时期,随着气候的演变,黄河流域经济文化急剧衰落,洛阳逐渐沦为一个县级城市,人口只有几万,城墙内面积只有1.96平方公里,只及隋唐洛阳城的二十四分之一。
“一五”时期,洛阳同其他7个城市一起被列为上世纪50年代中国重点的8个工业城市,自此后,国家在洛阳安排了十几个大型工业项目,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洛阳的文物遗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建设与文物、遗址的保护矛盾重重。
至上世纪80年代,文物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81年,洛阳市在全国率先规定,凡进行基本建设,没有文物部门的审批手续,土地规划部门不办理规划许可证,计划部门不立项,城市建设部门不颁发施工许可证,被誉为“先考古发掘后建设”的“洛阳工作方式”。
而位于洛阳老城区、洛阳市五大遗址之一的隋唐城遗址因此受益。
进入20世纪末,全国经济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1992年4月,一外商来洛拟投资上百亿元买下洛河南2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该土地正好包含隋唐都城劫后余存的南半部,这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隋唐城里坊区遗址,面对上百亿元引进外资的诱惑,洛阳市最终制止了历史悲剧的重演。
在遗址上建植物园就地保护
1994年,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开始,规划中明确规定将隋唐都城南半部22平方公里遗址作为绿地保护,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新市区跨越这22平方公里遗址向南发展。
“这里是中心区黄金地段,如果做土地开发收益是难以想象之大,但考虑到地下的隋唐遗址,最终决定在这里兴建植物园予以保护。”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管理处负责宣传的毛主任告诉记者。
2005年12月5日植物园动工,而在遗址上建植物园在国内尚属首次。
毛主任介绍,植物园所占土地原来都是庄稼地和荒地,工程量并不大也不允许深挖地基,主要是平整土地,“我们规定所有建筑物地基、所有工程开挖不能超过50厘米,地下管网同样是这个标准。”
而在修建植物园内厕所前,更是先在地面上垫土,然后在封土上建厕所粪坑向下挖,厕所没有地下排污管道全部为旱厕,园内灌溉水渠也多是在抬高地势后修建而成。
10月8日下午,记者在隋唐遗址植物园内看到,有两条主干道交叉贯穿植物园,而据了解,这两条道路基本建在隋唐城遗址的古道之上,而植物园内的其他主干道也大致如此。
“在隋唐城遗址南部这一大块土地上,植物园很好地将遗址保护起来,这里距新区很近,如果用于建设开发,对遗址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在植物园管理处的办公室内,毛主任对兴建植物园的作用侃侃而谈,“包括我们现在的这间办公室、这座大门,如果是在遗址内,根本就不会通过建设审批。”
植物园的兴建不仅仅是一项生态园林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园内还将建起一座文物博物馆。
2.7亿整治遗址宫城核心区
建设与文物、遗址的保护冲突不断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常态,但对隋唐城遗址来说,投入2.7亿元启动宫城核心区整治是在城门发掘、植物园建设后的又一重大工程。
新华社的消息称,隋唐城大遗址宫城轴线核心区域分布有应天门、明堂、天堂、贞观殿等隋唐城的轴线标志性建筑,分布集中,保存较好,此次整治将先期启动明堂、天堂区域的拆迁整治。
资料显示,洛阳隋唐城宫城正门应天门遗址,经1980年和1991年两次发掘,分别发掘了西阙和东阙,夯土台基保存完好,东阙发掘还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而明堂、天堂是唐代东都洛阳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明堂高约86米,底层为四方形,宽约88米,寓意一年四季,中层为等十二边形,寓意一年十二个月,上层为二十四边形,寓意一年二十四节气,上圆以法天。明堂、天堂改变了既往皇宫中轴线主殿单层的传统,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经考古发掘,中心柱础保存完好。
河南科技大学有关学者告诉记者,经上世纪多次发掘后,隋唐城宫城核心区内的几座标志性建筑位置已经明确,且已被围墙保护起来。
河南科技大学有关学者向记者强调,此次斥巨资保护隋唐城遗址宫城核心区表明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以前基本是被动保护,保护跟着建设项目走”,“中国目前进行的100个大遗址保护,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记者了解到,隋唐城遗址保护工作的大背景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重点保护100处重要大遗址,同时建设一批重点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
洛阳市文物局文物科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2.7亿元整治保护隋唐城遗址宫城核心区已基本确定,资金既有国家文物部门拨款也有市政府划拨资金,但“由于整治涉及拆迁等繁复的工作,具体整治保护规划尚未出台。”
但无论如何,斥巨资保护隋唐城遗址对拥有5处大遗址的洛阳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好事,大好事”,洛阳BBS上众多网友在这条消息后的跟帖是最好的情绪表达。
( 作者: 晚报记者 袁帅 宋振科 文/图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