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有着165万人口的固始县是我省第一人口大县,还是一个地下无矿产、地上无资源、区位无优势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异军突起,连续多年跻身中部百强县行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腾飞奇迹。
固始的情况可以说是河南这个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缩影。过去,人多曾被看作“包袱”,如今,我省逐步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河南劳务大军创出了品牌,昔日的“包袱”变成了财富。
国家级贫困县的巨变
经过6个多小时的奔驰,记者乘坐的大巴车驶入了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的固始县。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仍然是全省最贫穷的地方之一,然而,固始如今的巨变让记者惊叹不已。
固始县城市拆迁总量曾经在一年间达到25万平方米,城市建设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1996年,固始县城面积尚不足7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人。现在,固始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为30万人。
在固始县城,四星级宾馆有3个,标价800元一日的酒店标准客房经常客满;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有4个,即使在淡季,每个超市的日营业额也有数10万元。
2004年5月22日,全省5个县、市获得了与省辖市相同的经济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固始是其中惟一的一个县。固始还成为全省规划建设的5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而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的跨越,固始只用了7年时间。
到固始农村转一转,更令记者惊讶不已:一栋栋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这里有70%以上的农户住的是楼房乃至别墅。进入农家别墅,抽水马桶、电气灶具、冰箱、电视等应有尽有,只是很难见到年壮劳力。固始基本没有环境污染,还获得了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与全省其他县、市相比,固始没有资源优势,改革开放前,固始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群众生活极其困难。该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92亩,不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1亩,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1亩。这个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很少、劣势却很多的县,靠什么实现了迅速崛起呢?
全国第一劳务大县
2005年1月14日,赴河南履新不到一个月的省委书记徐光春专程来到固始考察。
在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固始县城,徐光春看到的是一派繁荣景象;走进农村,只见一幢幢农民别墅新颖别致,里面的布局装饰与城市家庭并无差别。此情此景令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徐光春感慨地说:固始的农村不比我的老家差,甚至比我的老家还要好!
在感到由衷欣慰的同时,徐书记问当地官员:固始的发展奇迹是如何创造的?时任固始县委书记郭永昌汇报说,是劳务经济支撑着固始实现了腾飞。 作为固始劳务经济发展的见证人,固始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周德宝告诉记者,1984年统计,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许多家庭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却没房住、没衣穿、没钱花。那时,该县农民住的基本是“泥巴屋子泥巴墙,泥巴凳子泥巴床,离了泥巴没家当”。
有道是“穷则思变”,正是因为贫穷,脑子活络的固始农民不再囿于在几分土地上刨生活,他们开始走出家门寻找致富门路。1984年,“打工潮”尚在萌芽,固始农民就开始有组织地到上海宝钢务工,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农民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出打工成了更多固始人的选择,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当地就有了“十万大军下江南”之说。
现在,固始县常年外出务工经商者达50万人之多,成为全国第一劳务大县。劳务输出每年给固始带来了40多亿元的真金白银,等于全县财政收入的17倍。劳务经济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这个传统农业县迅速崛起。
务工者的“三级跳”
经过多年打拼,精明的固始人在外面的世界里实现了凤凰涅磐般的巨变。
有人概括说固始务工者有三大特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抱团,特别爱当老板。
固始人走到哪里,都能拧成一股绳。在某个地方的某一领域,只要有一个固始人立足,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固始人跟进——武汉的汉正街,80%的商户是固始人;温州市水暖电器城,80%的铺面是固始人开的;北京最大的汽车配件城,近5000名商户清一色都是固始人……
“固始人像温州人,喜欢当老板”,外界如此评价固始人。在打工的同时,固始人也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几年下来,不少固始人已经完成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固始劳务经济的最大亮点,就是在50万劳务大军中,有10多万人进入了企业管理层或是自己办企业当老板。固始人刘学田的父母早逝,家境贫寒,他怀揣17元钱只身来到武汉打工。他从贩卖蔬菜起步,一步步艰难而又顽强地打拼,最终成为拥有千万资产、在武汉小有名气的“调料大王”。像这样因为贫穷而闯天下,最终致富做老板的农民工,在固始比比皆是。在该县郭陆滩镇太平村的500多个务工人员中,拥有百万元以上资产的老板就达200多个。
外出务工使固始农民挣了票子、学了点子、换了脑子,“现在,很多务工者都完成了‘三级跳’:先是跳出‘农门’,实现脱贫;然后是跳进‘龙门’,成为企业家;现在,他们又跳回了家门,成为促进固始发展的生力军。”周德宝说。
“凤还巢”
创造腾飞奇迹
农村富余劳力众多曾经被很多地方视为一大劣势,固始县农村富余劳力达70万人,当地政府却在这个群体中看到了潜在的希望,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使得劳务经济迅速壮大。
观念转变了,过去认为是劣势的,现在却变成了优势,如何使固始务工群体带动固始的发展,成为固始县领导努力的方向。从2004年起,固始实施了一项旨在吸引劳务资金回流的“固始人向固始人招商引资”的“回归工程”,创造环境“引凤还巢”。
1991年,固始县郭陆滩镇河东村农民张义华带着借来的1000元钱来到温州,在一家水暖器材厂开始了打工生涯。从最初的学徒工到车间主任,再到自己建厂,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张义华成了一位拥有上亿元资产的企业家。
从昔日“孔雀东南飞”,到今朝“凤还巢”,劳务大军变成了固始的人才库、资金库、项目库,激活了固始经济的一池春水,劳务经济已成为支撑固始加速发展的擎天柱。
几年前,固始县还是个工业薄弱的地方,现在,固始工业异军突起。短短一年间,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办的规模上百万的企业就达360多家,投资额达30亿元。在固始现有的工业企业中,有80%是务工返乡人员创建的。2005年,固始城市建设投资达12亿元,政府的投资仅有1亿元,其余的都是回乡创业者的资金。
50万劳务大军带给固始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它让固始崛起一座座高楼,它让城镇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宽广,它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住进了别墅,摒弃了小农意识,融入了现代文明。
从包袱到财富
固始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县,河南则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长期以来,河南一直被称为“人口多、底子薄”,传统思维认为,人口多是个沉重的包袱。
然而,在省委书记徐光春看来,河南作为资源大省,第一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我们要通过教育不断使人力增值,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推动河南的发展。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河南的发展不能再依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而要转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河南劳动力规模大,未来20多年供给总量还会持续上升,只要转化成人力资本,河南的“人口负担”就会变成“人口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丰富的人力资源正日趋成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静态的人口优势已变为动态的经济优势。截至2007年底,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已达1974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316亿元,占全省农民收入的一多半。
去年10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首批11个“河南省知名劳务品牌”、20个“河南省优秀劳务品牌”。其中,既有涉内的开封电子装配,又有涉外的栾川渔工、新乡海员;既有单纯的劳务型职业如遂平家政、唐河保安,又有纯粹的技能型工种如南召绣女、鹤壁焊工,还有包含高超工艺水平的鲁山绢花、民权工艺画制作等。
如今,劳务品牌已成为遍布于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河南务工者的“标签”,他们因此而身价备增。
( 作者: 本报记者 余英茂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