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第二代农民工的都市生活(下)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8-09 10:43:27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与李晓辉、徐成林和陈远洋一样,在这个城市里,已经有二三十万年龄与他们相仿的第二代农民工成长了起来。他们将成为城市未来农民工的主流,而在不久的将来,这支队伍将越来越壮大。

  和他们的父辈相比,这一代农民工少了些逆来顺受的懦弱,有了自己特有的80后、90后少年的个性:可以因为一句话炒掉老板的鱿鱼;新一代农民工少了些乡土气息,他们把头发染成黄色,说普通话,其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干农活;新一代农民工少了些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一辈子泡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挣个辛苦钱,而更愿意学些技术活,当一个体面的工厂一族;新一代农民工比起父辈多了些学历,多了些见识,他们处理起事来,也多了些从容……晚报记者 张志颖/文 马健/图

  虽然还很累,但薪酬待遇在提高

  8月6日,19时,徐成林下班了。

  他灵巧地在满是建筑材料的楼层里跳着,跳到20层楼等电梯。下班是他一天最喜欢的一件事,除了能吃饭,他可以玩自己在春天买的新手机,在不累的情况下,还可跑到网吧上上网。

  徐成林在这里干活,一个月可以拿到一千三四百元工资。这半年里,他在3月拿了一次工资,整整4000元。这对他来说可是一个大数目。因为买了一部1000多元的新式大屏幕手机,他当时已经没有钱了。

  那天早上听到消息要发工资,一个上午徐成林都没有好好干活,还跑去给老家妈妈打了电话。然而,又过去几个月了,工资老也不发。对此,徐成林很不开心,但也没办法。自己目前不仅不挣钱,工头儿还让从家里带钱吃饭。徐成林已经从家里拿1000多元钱入伙吃饭了。“不管干活挣钱不挣钱,饭都要吃的。以前从老板那里拿到钱时,我们的伙食天天都有肉。”徐成林说着,眼睛里充满了光彩。“我就等拿钱了,5个月能拿六七千块钱呢。”

  “要说是比以前强多了,五六年前我在郑州打工天天吃的都是水煮白菜或萝卜,并且一个月工资就能拿四五百元。”徐成林的父亲徐家友认为,现在来建筑工地上打工算是比较幸福的了。

  有了自己的住处,生活环境在变好

  徐成林的住室就在简易房的二楼,20平方米住了8个人,每张床还都摆了一个风扇。一进屋徐成林就打开风扇,但房间里仍然很热,还有不少蚊子嗡嗡地叫着。

  爬到铁架床的上层,徐成林拿出了一部看起来还崭新的手机,对着说明书翻弄起来。虽然一部手机花了他一个月的工资,并且一星期他也不曾打过一次电话,但徐成林认为:“这是必需的,现在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有手机。回到老家,大家首先比的就是谁的手机时尚。”徐成林说,自己有好几个老乡一个月就挣三四百块钱,都会买上千元的好手机。

  对此,徐家友不以为然:“到现在我也没摸过手机不照样活这么大。”

  徐家友说自己当年睡的是未完工的楼房地铺,一张凉席,一条被子就能在地上滚一年。现在都住简易房了,“虽然简陋些,低一些,但毕竟是专门的房子。”

  与徐成林和陈远洋一样,在劳累的工作之余,很多80后、90后的农民工不再像父辈那样,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灰头土脸地拿抽烟喝酒看带色的小说打发时间。他们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穿上质地不够好但时尚的衣服,甚至把头发也弄成花花绿绿的样子。走到街头,没有人会发现他们是城市人群中的外来者。

  八成新一代农民工不会干农活,也不想回去种地

  与陈远洋和李晓辉不同,徐成林说自己会插秧,但是插得不快。他说高中毕业后,没事干,父母才让他到地里插秧。其实在20岁之前,他从来都不干这些农活。他有一个姐姐,只要是去地里干活,父母都叫姐姐不叫他。“上学时,爸爸妈妈对我非常好。”

  因此,现在20岁的徐成林除了插秧,其他农活都不会干。“现在没多少人种地了,老家都是中老年人在干农活。”对于自己不会农活儿,徐成林一点都不遗憾,“一个月挣1500块钱,足够吃喝,还有余钱,不需要种地的。”

  而16岁的陈远洋和15岁的李晓辉根本不会干任何农活。在修自来水管道井时,陈远洋指着不远处焊铁栏杆的小店说,他以后就准备做个焊工,不会回去种地,况且也不会种地。“这个月干完,我就回老家学电焊了。”

  徐成林手里把玩着圆圆的镜子,说自己不会待在工地上一辈子,也不会回家种地一辈子。“等有更好的活了,我会换工作,在这里太累太累了,这就算是一个过渡吧。”

  事实上,像李晓辉他们一样的第二代农民工大多不会干农活,或只会一点点。他们虽还是农村户口,但事实上已脱离了农村,成为广阔农村天地的“边缘人”。

  想干个技术活儿,心里底气就足些

  上过初中的陈远洋认为,现在这个社会不学技术不行,像父亲一样在工地上卖苦力,“没有什么成就感”。况且,他也受不了工头的呵斥。“学了电焊,在工厂里干活,干得多拿钱多,干得少,拿钱少,没人管。”除了这些好处,陈远洋还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说等学会一门电焊手艺,就可以全国走,想到哪里打工就去哪里。

  陈远洋从网上看到,在南方的工厂里,电焊工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钱。“那里的厂子多得很,谁敢炒我,我就不干走人,没人能咋着我。”说着话,陈远洋一脸得意的神情。这时,他忘了自己还掂着一个灰桶在工头的怒视下,也忘了自己在这里一天才拿30元钱。

  徐成林的理想是在郑州找到一个好工种,既轻松又能挣钱,然后,一辈子就钻这一门,“我想我一定会干出点成绩的。”

  “我现在干的就是技术活儿。”有点幼稚的李晓辉拍着自己的胸脯说。他说每年都有不少学徒工不拿一分钱,跟着他爸爸学修摩托车。修摩托的活儿除了脏点,也不累,还很挣钱。“我爸爸最多一个月挣过3000块钱。” 又指着楼上一家人的窗户,李晓辉鄙夷地说,“他们家的大学生一个月才挣1200块钱。”

  不过,李晓辉没有算账,他们家的房租一个月1000元钱,而原来供他哥俩上学一个月得花1000元,一家人吃饭又得花去1000元钱。看来农民工干个高待遇的技术活儿,付出也不低。

  学历比父辈高,在社会上办事儿他们有想法儿

  李晓辉的爸爸这次因为骨折住进医院,已经花去6000多元钱。对于爸爸受伤花钱的原因,李晓辉把他归结为“爸爸没文化,不知道办一个意外伤害保险”。

  早在自己上小学时,李晓辉就知道意外伤害保险了。那是老师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办的,一个人就交几十块钱,受伤住医院可以拿到保险公司赔偿的医药费,不用自己花钱。谈到这个时,李晓辉还露出腿上一块长长的疤痕。那是一个同学骂他农村土老冒时,他冲上去给人家打架被铁凳子砸伤的。他说:“我这个腿,进医院花了2000元钱,因为有保险,全报销了。”

  李晓辉懂保险,陈远洋懂维权。陈远洋的父亲陈学其说,他们工地上一个工友被高空作业的电动工具配件给砸伤了,家里人到处找工地老板要医药费,但是老板死活不给钱。一群人便天天守着老板的门,跪在地上求他,几天过去眼看医院要停药了,陈远洋想到了办法。他买来几份报纸,让工友轮流给媒体热线打电话,要求来采访。

  这个招儿果然行,“记者一来,啥事都解决了。”陈学其看着儿子,很少见地微笑了。

  新一代农民工面临的现实和契机

  “第二代农民工比较父辈来说,大多衣食无忧,读过小学和初中,深受信息文明的浸染,思想活跃,崇尚个性张扬,还有比较长远的人生职业规划,较强的维权意识,但缺乏吃苦耐劳的品性,敬业精神差,生活态度过于注重自我。”

  河南财经学院社会心理学家周正认为,这样一个人群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城乡融合过程必须经历的一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境况可能会越来越好,但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城乡差别导致的心理问题,和城市人群攀比之下产生的犯罪问题等。

  事实就是这样,在城市里,第二代农民工即使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但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和其他保障,总是处在尴尬的境地。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接纳,冷漠的社会歧视,高昂的生活成本……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无情地阻碍着他们的城市梦。他们也是城市尽头的“边缘人”。

  不过,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众多政协委员开出了关于解决第二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药方,比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给农民工和城里人相同的身份和待遇,消除各种歧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让考不上学的农民工子弟都有一技之长,可以在城市里安身立命……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更多的人会关注第二代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