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姓名:安金贵
性 别:男
出生时间:1920年 出生地点:河北省磁县时村营乡庆和峪村
所在部队:刘邓大军二野九纵战士 牺牲地点:郑州市郊祥符营
牺牲时间:1948年 家人现况:妻子及两个女儿都在
讲述人:烈士妻子以及改嫁后的丈夫和儿子
在河北省磁县的丘陵低山的乡间,记者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当年解放郑州时牺牲的烈士安金贵的家,但他的家早已没有家的样子,只剩下残垣断壁。村上老人说,安金贵家是单门独户,当年他牺牲在郑州后,留下妻子与两个女儿,不改嫁就可能要饿死,他的妻子随后带着两个女儿改嫁到附近不知哪个村了,记者根据线索几番周折,竟幸运地找到了烈士当年的妻子——82岁的老太太王金荣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况,老人迷茫中带着伤感,还有一种庆幸。
得知丈夫牺牲,她抱着两个女儿哭了好多天
10月14日,记者在磁县东窑头村,找到了安金贵的妻子王金荣和她现任的丈夫李学时。问明情况后,老人摇头不已。“时间太长了,她当时太不容易了,带着两个小女儿,单门独户的,听说她丈夫死后,她更是受不了,加上她有病,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了。那时,我跟着戏班子拉弦子(乐器),经人撮合,也就成一家了。”
老太太说,如果丈夫安金贵活着,应该是88岁了。丈夫离家去打仗的时候,她身体就不好,其间丈夫托人捎过信,说部队马上向南过黄河了,可能一时半会回不来。那时,她心里还有丈夫在支撑着。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她接到了丈夫的烈士证后,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没有了,“我抱着两个女儿哭了好多天,那时我的病情加重了。我要是不再找家,我和两个孩子可能都要饿死的,那时要不来饭,一个女人养活两个女儿,日子可想咋过?”老人说着,干涩的眼睛湿润起来。那样坚持了两年左右,生活越来越困难。刚好有一天,他们村里来了戏班,一位好心的邻居找到她,说戏班里有一个从河南来的小伙子,长得可好,也是因为家里穷到了戏班上,没家没口的,问她愿不愿意跟着他。“我当时也没有选择,还带着两个娃娃,就同意了。”
河南安阳汉子,靠乞讨养活这一家5口人
83岁的李学时说,他老家在河南安阳,兄弟两人。1945年,因为连年打仗,他家里也没有吃的,大哥向东南方向讨饭去了,他出门刚好遇上一个戏班,因为他身体好,跟着戏班来回在河北河南走动唱戏。几年后,他开始拉弦子。解放初的几年,他在庆和峪村唱戏时,一位好心人向他介绍,村里有一个女的,家里丈夫是个烈士,带了两个孩子。“我这个本来打光棍的人,没有啥愿意不愿意的,当时就同意了。去她家看时,她也没有说啥,她说带着孩子要有住的地方。我先是在附近租了一间房,后来又到东窑头村唱戏,我就在该村租了三间房,一年房租是三斗小米。把她们母女安顿下来了。”
那时可穷了,住了两年,1955年生了他儿子,到1958年时,家里又没有吃的了。“我只好又去讨饭,养活一家五口人。讨要了一年多的饭,后来生活有了些好转,我们又回来了,孩子们慢慢也长大了。”李大爷回忆着往事,沧桑的脸上带着当年的绝望与无助。
想起当年的事情,王金荣老人就忍不住落泪
王金荣老太太和李学时老大爷生的儿子李红军,已经53岁了。李红军说,他到懂事时,才知道家里的两个姐姐和他是同母异父,而姐姐的父亲是烈士,在解放郑州时牺牲了。“虽然我不懂感情,但也对妈妈有一种可怜的感觉,也为她有一种骄傲。问妈妈当年的事,她有时说几句,就去擦眼泪。我就不再多问了。”
李红军说,老太太也知道安金贵大伯葬在郑州的烈士陵园,很想到郑州去看看他,但是因为身体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她一生受了不少苦,我一定好好孝敬他们二老,让他们二老长命百岁。”
记者把王老太太的话捎给葬在郑州的安金贵
天黑下来,记者要走了,老太太和老大爷拉着记者非让吃过饭再走,记者谢绝了。老太太拉着记者送出了村,记者拉着王金荣的手说,请她放心,等回到郑州后,一定会到安金贵烈士的墓前,把老太太对安金贵的思念之情,给烈士捎过去,让他在地下安息。
昨日下午,记者专程赶到郑州市烈士陵园,把老太太想说的话,捎给了安金贵烈士,希望他能理解他的结发妻子王金荣,并告诉他老太太现在还很好,她一直在河北老家挂念着他呢!
( 作者: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记者 潘默/文 晚报记者 王银廷/图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