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郑州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本报今日邀请各地的烈士后人、解放郑州的老战士、当年解放郑州部队的官兵们一起,来到烈士们的长眠之地——郑州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凭吊活动。以无尽的哀思、沉痛的悼念、深深的敬意与谢意,为本报这次“郑州解放六十周年大型纪念报道”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我们还诚意邀请市民参与此次大型凭吊。有意参加的市民,可于今日上午9时30分赶到郑州烈士陵园。
【致敬】
大型凭吊仪式今日举行
在20多天的采访和报道中,我们寻访了全国各地的烈士后人,与见证了郑州解放伟大时刻的当年的战士、学生、市民倾谈,找到了当年解放郑州的部队官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大量历史文献与资料,借着这些一点点还原了6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事,还原了烈士们可歌可泣的故事,还原了这个古老城市一段珍贵的记忆。
在郑州解放六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夕,我们用一个隆重的凭吊仪式为这个大型纪念报道作结。隔着60年的时光,遥向当年的烈士献上整个城市的崇敬和感激。我们邀请了部分烈士后人代表,他们分别是山西壶关县烈士杜松珍的儿子杜礼书、河北磁县烈士安金贵的儿子李红军及女儿李爱华,安阳林州市烈士刘广生的儿子刘太生、洛阳孟津县烈士卢迎朝的儿子卢汉民夫妇。还向当年解放郑州的部队发去了邀请函,部分官兵将赶到郑州,向当年的前辈老兵致敬。
【行动】
晚报出资帮烈士后人再圆梦
洛阳孟津县烈士卢迎朝的儿子卢汉民夫妇两人,是最早抵达郑州的烈士后人。10月18日记者电话通知卢汉民,告知这次所有费用都由报社承担,并负责给这些贫困的烈士家属一些慰问款时,他声音哽咽起来:“我们家一直很穷,23年前我想去郑州看看俺爹的墓,当时向民政部申请路费,但是一直没有这笔开支,后来我们村老支书带着我,赶到郑州烈士陵园,看了俺爹的墓,以后每年10月22日,我都想着带家人去看俺爹的墓,但是因为经济不允许,一直成了梦,感谢郑州晚报给我这个机会。”
昨日9时,卢汉民带着妻子赶到了报社。他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去看看23年因为太穷而没有看过的父亲的墓,也希望能把父亲的墓上原来错写成的“芦英明”改成“卢迎朝”。同时,他也想到父亲去世的原来的战场上看一看,一定要把曾经带着父亲鲜血的战场的土带回老家。
【现场】
烈士的儿子在墓前哭倒,旁边很多人也落泪
昨日15时,记者带着烈士的儿子卢汉民和他的妻子进入烈士陵园。此时,微风中,天空洒着小雨,好像老天为当年的烈士洒泪。“我父亲的碑就在第二排从东数,不是第六个就是第七个”。卢汉民一边走,一边回忆着23年前他第一次来郑州凭吊父亲时的情景。
来到父亲的墓前,卢汉民双膝跪在父亲的墓前,“爹,我和你媳妇来看你来了。”说罢,夫妻两人禁不住泪如雨下,卢汉民对着父亲的墓伏了下去,“你走了,家里的情况不太好,到现在,我住的还是你走时的房子。我有两个女儿,希望你在天之灵能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
老人的哭声使周围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当卢汉民看到因为本报报道后,石碑上原先写着的“芦英明”的名字改成了“芦应朝”后,卢汉民表示感谢。“还是郑州烈士陵园体会烈士家人的心情,他们改过来了。虽然字不对,但音对就行。谢谢了。”说着,他连向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致意。
【回忆】
虽然日子过得不错,还是悄悄参了军
记者此前采访了孟津县小浪底镇梁村老支书卢满堂,他对卢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卢迎朝从小在私塾上学,从小有大志。当年,他的家族在我们周围村子里,可是个大家族,开有大粮库。他的亲叔叔卢喜鼎,公开身份是日本在洛阳的翻译,其实他是八路军在洛(阳)、孟(津)、新(安)游击队地下组织负责人之一,任中共孟津县委书记,后被国民党在孟津的特务杀害。卢迎朝是迎字辈,他的堂哥卢迎林,现在还活着,当年也在陈谢部队当八路。”
过得是好日子,但卢迎朝志不在此,在他刚有女儿后,就悄悄地出了门,全村人都不知他去了哪里,一直到1946年底,陈赓、谢富治的大军从黄河北打过黄河,他随着大部队走时被村里人看到。“当年,陈谢军队过黄河时,我们这里还是国民党控制着,没有人敢上前和他说话。部队是悄悄过来后,向南开进了洛阳附近的山中,与国民党军队开战。”卢满堂说。
见家人的最后一面是在姐姐家柴棚里
“那天晚上,大部队过我们村后,我正在院里,突然听到卢迎朝的哥哥,喊着卢迎朝的老婆带着儿女,去邻村他大姐家里,事后我们才听说,当时卢迎朝不敢回来见妻子儿女,他趁晚上到他姐家后,躲到柴棚内,让他姐来叫他的老婆陈素荣,他们在柴棚里见的面。当时连他姐家的邻居都不让知道。按以前的教训,如果国民党知道谁家有共产党,一定要抄他们的家,把人抓走铐打。”卢满堂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卢满堂说,自从1946年冬天那次回家后,再也没有听到过卢迎朝回家的消息,后来听说陈赓大将的部队两次攻打洛阳,洛阳打下来后,黄河南岸这片地方到巩县都解放了。“我们孟津县1948年5月就由共产党接管。再后来听说陈赓部队向东去打郑州了。我们都希望卢迎朝能早点回来。”
贾鲁河边取郑州热土
赠给烈士后人
当年解放郑州的战事,主要在老鸦陈展开。烈士们的鲜血曾经染红了郑州北郊的这片土地。在凭吊仪式上,本报将向烈士的后人们赠送一份郑州的热土作为纪念,而老鸦陈无疑是最佳的取土地点。
昨天下午,作为烈士后人的代表,卢汉民夫妇在烈士陵园祭拜了父亲卢迎朝的墓之后,在本报副总编陶玉亮和解放郑州老战士协会的会员、当年的老战士王中文的陪同下,冒着蒙蒙细雨,来到位于北郊的老鸦陈。60年的沧海桑田,这里早已不是旧日贫穷破败的模样,一栋栋林立的高楼间,难以分辨当年战场的旧址。在向老鸦陈派出所的民警打听之后,才得以确认。贾鲁河曾经是战争最为激烈的地方,据老战士们回忆,当年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在贾鲁河桥边,一行人走下河堤,在河边取土,装满了四个盒子。捧着曾经由父辈鲜血濡染过的泥土,卢汉民和妻子再一次落下眼泪。而王中文也特意换上了军装,遥向当年的战友们致敬。
看着俺爹的烈士证,俺娘哭了三天三夜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宣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卢满堂说:“那时,收音机太少,我们几个村的人都跑到乡里去听收音机,当时我们都很高兴,都说卢迎朝马上就回来了。可在那个月的月底,俺接到武装部派人送来的信,打开看时才知是烈士证,还有他的一个一等功和两个二等功奖状。”
卢汉民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再次揉起了眼睛,“当时我还小,根本不知道哭,但我的家人哭得死去活来,我娘本来想着等着俺爹回来,好好过日子的,没有想到她等了一个空,现在想来,她太可怜了。看到俺爹的烈士证,她守着哭了三天三夜。以后的很多晚上,我和姐姐在深夜里都能听到她的哭声。”
卢汉民说,当时老支书提议把他爹的墓搬回来,但是一直因为资金问题没有弄成,他们1985年到郑州,看到陵园建的这么好,也没再想着迁回老家了。“让他在这里吧,有他的老战友伴着他,他心里应该更好一些。”卢汉民说着又去擦泪。
( 作者: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晚报记者 邢进 董洪刚 实习生 陈焱/文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图 编辑: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