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问题学生”的惩戒式教育实验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11-19 07:43:31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进学校3个月内,不准家长探访;学校没有老师,只有教官;发现学生抽烟,教官逼学生把烟吃掉;一旦发现学生违规,必须得到管理惩戒……在郑州南郊有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该校只招收“厌学,逃学,早恋,上网成瘾,打架斗殴”的类似问题学生,该校有两道大铁门,其内教官坐镇,手持棍棒,学生一入校,便丧失了人身自由,被收去通信工具,与世隔绝。此前,在“专收差生”的重庆市渝北区大东方行走学校里,因一名14岁学生受到教官殴打,之后服用四粒高锰酸钾从教学楼二楼坠下受伤,此事引发社会强烈争议。教育专家认为强制性魔鬼训练方式会对青春期的孩子造成伤害,这种短期方式未必能彻底改造问题学生;也有不同声音对惩戒式教育表示认同。11月9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只招问题学生

  有厌学、逃学、早恋、上网成瘾、打架斗殴等不良习惯的青少年

  这是一座坐落在郑州市十八里河一条偏僻小路上的学校,之前流传于坊间的传闻,形容这所学校有像监狱一样的高墙。

  事实上,它有两道大铁门,第一道门内只容纳操场及一间招生接待办公室,教室、餐厅、寝室等在第二重铁门内。

  第二重铁门距离第一道门近100米,除了本校教官外,所有人都需实施登记,有人引领才可出入。“一,二,三,四。”一阵洪亮的号子声传来,寒冷阻止不了这里的活动。12日下午,学员们站成方队在教官的带领下训练。

  学校里自由活动的学生也清一色迷彩服,按照“双人成行,三人成列”的方法齐步走。面对记者的诧异,他们称:“在这儿都这样走,这是规定。”

  “全封闭军事化管理。”校招生办李锋主任拿着一张课程表,军事训练、擒敌拳、体能是占比例极高的课程。其他怪课程包括看新闻、生活体验等。“课程表每周调整,整学期没有重样课程表,这是根据学生进度研讨制定的。”

  在另一页宣传册上,招生对象一栏赫然印着:厌学,逃学,早恋,上网成瘾,性格怪僻,离家出走,打架斗殴,学习无方等不良习惯的青少年。

  李锋说,我们只招收所谓的“问题学生”,被送到这里的孩子,几乎已令家长毫无办法了。如网瘾,花钱无度,暴力倾向,有的连续几个月不回家不上学,有的一星期泡在网吧不出来,仇视父母像对待敌人……

  家长将孩子送达学校时,必须和学校达成“协议”。“协议”要求,新生入校3个月内,家长不得进行探望,并杜绝和孩子联系,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所有的来往信件都要通过教官及领导检查。3个月后探视亦不能带孩子出校,直至半年学习期结束。

  学校没有老师,只有教官,教官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教导,每日同吃同住,用“盯、抓、管、查”的方法看着每个学生。教官分三种,第一类是普通的文化课教官;第二类是心理学专业教官;第三类是军事教官,主抓体魄及意志训练,这类教官占学校大多数。

  封闭式魔鬼训练

  学生被没收手机、钱、衣服,身着迷彩服,接受军事化训练

  李锋称,校内90%以上的孩子是被家长连骗带绑忽悠过来的。

  15岁的小妍回忆起入校过程,5个多月前,小妍上了妈妈的车,满心期盼妈妈许给她的夏令营生活。随着车子离市区越来越远,她发现自己被带进一个铁门,而妈妈在停车去上厕所后就消失了。

  一名身着作训服,目光严厉的人请小妍进宿舍参观,她进了一间大而冷清的宿舍,发现身边都是身着迷彩服的半大孩子以及严厉的教官。

  “他们告诉我,妈妈已经走了。我吓坏了,从楼下冲到大门口,被三名教官拦住,把我带到楼上。我明白他们要强迫我留在这个地方,觉得完了。” “你一分钟看不住我,我就会逃跑。”小妍向教官吼叫。“跑,除非你比兔子跑得快,我们这里的人(教官)空手撵兔子都能抓住。”教官答。

  第一个月,小妍不知身处何处,她被没收了手机、钱、衣服。和其他同伴一起穿着迷彩服,每天早上被迫6时30分准时起床,训练、吃饭、上课,还要在睡梦正香时随时应对紧急集合的号令。和同学争吵几句,教官怒喝一声,她被罚站军姿两小时;练习蹲姿不听教导,她被罚蹲,蹲到双腿失去知觉。

  逃跑不成,不能和外界打电话,不能接受探望,想起自己之前常常欺骗母亲离家出走,没想到被欺骗竟是如此伤心。

  “生存体验”课程要求学生做短工赚钱,给教官买饭吃

  学员小风描述了自己经历学校“生存体验”课程的尴尬。

  课程由一名教官带一名学生走出校门,要求学生在一天内找到短工,打工赚钱。当日出发时,教官和学生不得带一分钱,两人一天的伙食费需学生亲自赚取,如果学生找不到工作,教官陪着饿肚子。

  小风厚着脸皮在十八里河的小饭店中穿梭。“我想帮工,做一天的短工。”“我们不要。”类似的拒绝摧毁了小风的薄脸皮,最后,一家羊肉汤馆勉强答应了他的求职,但不给工资,只管他和教官一顿饭。

  那一天,小风被老板呼来喝去,为难责骂,刷碗端盘子,劳碌一天,而教官只坐在一旁冷冷看着他。“那是我这辈子吃得最艰难的一顿饭。”

  为惩罚抽烟的学生,教官和学生把烟吞吃了

  和学校聘请的其他军事教官一样,肖科伟教官曾在部队服役5年。“学生刚进来时,自律性非常差,我必须让他们适应基本军姿、正步、齐步等习惯,学会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一旦违命,责罚严厉。”

  “起初,他们的逆反心理很严重,以违纪为乐。”为此,肖科伟这个从不抽烟的人,曾生吞一支烟。四名学生偷偷搞来烟抽,被他发现,第一次,他对他们进行了严苛的体罚,学生们当即保证再不犯错。

  当那四人再次被他发现抽烟,肖科伟说:“这回要罚你们把烟吃了,你们答应的事做不到,是我这个教官教不好,你们不知道改正错误,我这个教官很失败,我要负责。”不等学生反应过来,肖科伟抓过烟,一口塞到嘴里,吞掉,之后扭头便走。

  四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教官如此,不得不把剩下的烟吃进了肚子里。晚上,和学生同住的肖教官胃痛难忍,那四个学生主动给他盖上了被子,流着眼泪以“对不起哥们”的态度保证:“肖教官,我们再不会抽烟了,以后一定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和生活。”

  对话:魔鬼训练中的善意骗局

  2007年4月,在以“专收差生”出名的重庆市渝北区大东方行走学校里,一名14岁北京学生受到教官殴打,该生在服用四粒高锰酸钾后从教学楼二楼坠下受伤。该校被教育部门吊销办学许可证之后,部分新创办的行走学校以“惩戒+关爱”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然而仍有质疑声。在郑州这所学校,错误必须惩罚,教官甚至陪同学生一起受罚,那么,这种惩戒方式,因何而生,它能够产生什么效果?

  郑州晚报:严酷的训练及惩罚是否会令孩子受伤害,更加叛逆?

  校方:我们同早期的行走教育不同,不完全靠体罚来管制学生,教官对学员除了严厉外更多的是关爱,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心理教官。孩子们叛逆,拿父母当仇人,觉得没人爱他们,如果一味严厉,他们会反感。但如果孩子发现你一个外人都那么爱他们,和他们像朋友一样沟通,时间长了,产生心理学所说的“移情”效果,他们会渐渐体谅父母,和父母沟通。

  郑州晚报:针对问题孩子,这种短期教育模式是否能根治这些孩子?

  校方:效果说明一切,孩子完成锻炼回到正常学校里后,一般会和教官保持很好的联系,我们会持续为他们提供鼓励。根据学校数字统计,绝大多数毕业学生顺利戒除了网瘾及其他不良习惯。仅有少数离校后,脱离拘束,有反复现象。

  郑州晚报: 为什么孩子在入校3个月内不能接受父母的探望?

  校方:入校学员都很仇恨自己的父母,以前在家时连一句话都不愿意多说,而来学校后,严格的训练生活能让他们对比出家庭的温暖,他们会渐渐从恨父母到想念父母,配以感恩课程,能逐渐缓解他们同父母的关系。

  郑州晚报:学校对孩子书信进行检查是否欠妥?

  校方:书信是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孩子们以前面对父母时往往不懂得和父母说话,不愿意说心里话。通过书信的形式能够畅所欲言。我们是为了观察他们的思想变化才进行检查的。

  郑州晚报:为何让学生打工请教官吃饭?

  校方:学员出校园的唯一机会就是“生活体验课”,放出去一天,如今天你赚不到钱,你和教官就会饿肚子,你得对教官的温饱负责一天。没找到工作的孩子对自己饿肚子不在意,但让教官陪着饿肚子,他们不舒服,才有劲去争取工作。有的找不到工作,会去捡废旧的瓶子拿去卖了给教官买饭吃。这样训练,让自闭的孩子学会和人沟通,乱花钱的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为了加强生活磨练,我们的教官常和打工的老板一起布局,故意为难他们,让他们知道生活不容易,这是我们设的善意骗局。

  声音:根治“问题学生”靠什么?

  郑州市十九中的李老师认为,这种短期教育模式偏激短浅,强制性方式对青春期的孩子会造成伤害,不能根治他们的毛病。惩罚不能代替教育的全部,另外,由于课程偏体育,影响正常文化课的学习。虽然训练方式一直饱受争议,但因其强大的市场需求与一些显见的效果,一些家长仍花昂贵的学费为孩子买“苦”吃,类似学校在国内的发展日渐火热。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由于正常学校教育不能做到全面得当,我们的家庭教育失败,令家中出现了所谓的“问题学生”。这些孩子,在正常的学校上课,往往逃课,不回家,只有送到封闭性的环境里才能学习。改造他们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比如营造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等。

  郑州高级心理咨询师欧阳医师认为,改变“问题学生”性格偏执、叛逆等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严重的体罚绝对不可,否则就会出现重庆事件那样的结果。如果说特殊封闭式教育有一定合理性,建议向心理治疗方向靠拢,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心理治疗场所。

  

  

  

( 作者: 晚报记者 马静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