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改革开放30年:荒野里站起的科技新城区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12-10 07:38:37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今年10月31日是郑州高新区20岁生日,从一片废弃的砖瓦窑场起步,经过20年的风雨兼程,昔日的漫漫黄沙、低坡高岗已转变为机器声轰鸣、脚手架林立、科研所遍布、大学城崛起……在当晚举行的“宴请29位创业功臣”仪式上,房健,这位高新区的开拓者,在代表创业功臣致辞时说:郑州高新区之所以能够发生沧桑巨变,得益于政策好、机制好、队伍好,相信高新区的未来会更好!

  建区前,那里很荒凉,进城要绕一大圈

  今天由瑞达路、科学大道进入高新区方便多了,而改革开放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郑州西北一角与城区处于一种“隔离”状态,那边的人想进城要绕一大圈子。

  “那时候从这儿到城区就没有路,中间是农田、荒地、烂泥塘,村里人进城要绕一大圈”,12月8日午后,高新区沟赵郭庄村,61岁的郭元英,这位被称为“中国第一位买飞机的农民”,用手比划着昔日的进城路线,现在的西四环位置当年是一条不能错开两辆车的破旧柏油路,沿着柏油路到须水,再经郑上路进城。

  让郭元英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家乡随着高新区的开放和崛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田间纵横交错的阡陌变身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瑞达路、科学大道两大主干道拉近了与主城区的距离,长椿路、石楠路、合欢街、玉兰街、桃花里、丁香里等众多拥有美丽名字的道路点缀着高新区。

  2000万买黄和平大厦与领导开发区建设的偶然相连

  1988年春天,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身处内陆的郑州迫切要为自己找一块试验田,决策者的目光落在了郑州西北郊区,尽管那里一片荒凉。

  “当时沿海开放沿边开发,郑州怎么办?尽管困难不少,郑州也下定决心进行开发区建设。”12月5日,从市人大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郑州市原副市长兼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房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1985年中共郑州市委1号文件《关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中,作为改革10项规定之一,就提出设立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1988年4月10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张以祥副市长签发郑政文(1988)60号文,正式向省人民政府报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方案》。当时的《方案》显示:开发区选址在中原制药厂厂外道路以北,根据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同意开发区的远景规划为10平方公里,中期规划为3平方公里,起步区为1平方公里。

  1988年10月8日,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筹建领导小组副组长房健到职。接到任命之前,他正在山东省挂职锻炼。谈到之所以挑选他来参与筹建开发区,他笑着说,可能和他在荥阳担任县长期间一掷2000万元买下郑州火车站黄和平大厦,作为荥阳在郑州的窗口这件事有关。当时的荥阳县财政每年递增200万元,房健在摸底的基础上,提出每年递增1000万元,任上第一年就完成了目标。

  或许就是这些大手笔大动作,具有开拓和开放思维的房健进入了省市领导的选将视野中。

  生不逢时,一封信救活一个开发区

  1988年底,全国经济过热,当郑州规划开发区时,正赶上国家宏观经济调整,财政金融紧缩银根,用房健的话说是:“郑州建开发区,紧赶慢赶算赶上了,但赶上的是背集儿!”

  对于几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诸多困难中,最不易解决、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资金问题。

  今天一个大项目动辄就要上亿元,而当年一笔500万元的贷款对于一个初建的开发区来说都至关重要。

  1989年当时省里一位主要领导现场办公说好解决的500万元资金,由于种种原因迟迟不到位。眼看着开发建设工作陷入困境,急坏了房健等人,人急胆就大,房健大胆上书省领导,省领导阅读过房健的信后,逐条批示给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召开省长办公会让房健在会上说明情况。

  正是这封信拯救了开发区,也让开发区的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开发之初的郑州高速度

  “去了那里一看,就是一个破砖瓦窑场,附近荒草地、烂泥塘、乱坟岗,无路可通,车开不进去,当地人形容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房健坦言他们当时对在一片荒凉之地建设开发区也心里没底。“动员当地人迁坟的过程中,耳朵中塞满了嘲讽的话。”

  经过多方努力,第一期征的250亩地上打出了第一眼井,架起了电线、电话线,实现了通水、通电、通电话等基础条件。

  没有办公用房,创业者们东挪西挪,后来盖了平房才算稳定下来。身处荒凉之所的他们没有工作餐可吃,饿了就去村中小饭店吃碗面条。

  1988年10月31日上午,开发区奠基仪式及第一家合资企业——河南东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奠基典礼举行,这一天也被作为高新区的建区纪念日。

  从开发区筹建办公室成立到奠基动工共82天,从省政府批准建设方案不到半年(共169天),郑州高新区在全国速度最快。

  1989年1月1日,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入选“十年改革郑州市十件大事”之一。

  1991年3月18日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年5月28日举行揭匾仪式。

  招商绝招:环境美,来这里就像到国外

  从1993年就担任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的房健,说起高新区的招商引资,颇为感慨:当其他国家级高新区以30%、50%以至70%速度快速发展时,这里增速不足20%。高新区人出去招商招项目,人家爱答不理甚至忙而不见,一度这里的招商陷于停滞……

  怎么办?郑州没有沿海的地域优势,没有天津等城市的资本优势,也没有西安等城市的科技优势,房健说,我们就营造现代优美的小环境。于是,漫步高新区,一些造型别致的雕塑作品出现了,不经意间就吸引住人们的目光。

  位于金梭路与合欢街交叉口广场上的一处青铜雕塑,造型为两只紧握在一起的巨手,寓意力量、智慧、竞争、友谊、合作之主题,是开发区的标志性雕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足迹石、体现“筚路蓝缕”创业精神的禹王耒等众多雕塑彰显了开发区的品位,更折射出创业者们的务实创新姿态。

  于是,一街一树,没有几年,就形成了长椿路、垂柳路、翠竹街、金菊街、梧桐街、郁香路、莲花街等近30条各具植物风情的街道。

  瑞达路西侧的世界各国风格的建筑,不但让前来考察洽谈的老外有恍如回家的感觉,也让郑州市民在星期天有了游玩的新去处,一时间,去瑞达路拍照成了市民的新时尚。

  提出“人环境 ” 出让办公楼

  郑州高新区功能定位为: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窗口、高新技术密集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化新城区,当时的目标是建成10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再造一个郑州!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和目标,房健说,在硬环境、软环境之外率先提出“人环境”。“你要让人家觉得你可靠、可亲、可信,投资首先投人,人环境非常重要”。为此开发区在工作人员选用、办事效率等方面先行一步。

  高新区组建伊始,就提出“小政府大服务”,设立立刻办,实行“一站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当年开发区还是第一个卖政府办公楼。结束了“流浪”的日子,创业者们有了自己的固定办公地点,但1996年8月又决定把管委会办公楼卖出去,举动引发了不解和争议。“当时的想法是,办公楼周围已经成熟,带动一片,我把楼卖了,再选新地方,又可以带动一片”,谈起当年的壮举,房健现在很自豪。

  1993年、1998年、2003年郑州高新区被国家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

  新目标,新跨越

  经过20年的培育,全区现有各类企业300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0家。2007年,全区GDP46.5亿元,财政收入6.7亿元。2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2亿元,累计出口创汇8.8亿美元,已形成五大主导产业和七大产业集群,其中软件产业集中了河南省70%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新材料产业集中了郑州市80%以上的超硬材料骨干企业;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占郑州市的80%以上,诊断试剂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共创造了20个世界或全国第一。

  在郑州高新区20岁生日的时候,郑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对高新区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本着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的原则,将郑州高新区纳入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的主体部分共70平方公里面积全部纳入郑州市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中;建立用地“绿色通道”,对郑州高新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研机构用地等,视同郑州市重点项目,确保及时供应土地。同时加大市财政投入力度,未来两年,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2010~2015年,每年在5000万元基础上逐年增加,市政府对郑州高新区税收市财政分成的收入增量部分,全额返还时间延长到2010年。

  现任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建国在庆祝建区20周年大会上说,高新区未来的奋斗目标是:力争主要经济指标30%以上增长。3年从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高新区,8年从城区规模上再造一个高新区,1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独具特色的科技新城区。

  1.2005年11月2日 郑州市贸促会成立,主要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服务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

  2.2005年11月16日 郑州市首个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郑州国贸中心在西关虎屯奠基。

  3.2005年12月6日 郑汴城市通道举行奠基仪式。郑州至开封城市通道起点位于郑州市金水东路与东四环相交处,终点接开封市大梁路西端,路线全长约39.11公里。

  4.2005年12月28日 郑州举行德化街开街100周年暨百年德化风情购物公园落成庆典。

( 作者: 记者 杨观军 见习记者 潘默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