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内乡县衙寻找历代知县后裔”始末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1-13 08:20:25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1月5日,河南省内乡县衙网站上出现一则《寻找海内外历代内乡知县后裔》的消息。消息称,内乡县政府决定,面向全世界开展“‘天下第一衙’寻找内乡知县后裔活动”。消息一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众多网友纷纷指责寻找“知县后裔”纯属瞎折腾。专家认为,搞这样的活动,归根结底都只能是一种炒作,引起争论,也就达到了目的。

  全球寻找历代内乡知县后裔

  1月9日午后,内乡县衙略显冷清。

  县衙入口处的检票人员坐在一旁悠闲地喝茶。县衙内只有几个游客的身影。县衙门前广场上,偶尔有行人路过。县衙大门上方,“内乡县署”4个金黄色的大字,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格外显眼。

  据史料记载,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占地4万多平方米,有厅堂廨舍280余间。

  内乡县衙1984年被辟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有“天下第一衙”之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故宫专家誉为“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

  眼前,内乡县衙的冷清与它在网络上的热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座古老的县衙能在网络上引起极高的关注度,源于4天前的一则消息。

  1月5日上午,一则《寻找海内外历代内乡知县后裔》的告示出现在河南内乡县衙网站上。告示称,元、明、清以及民国期间,共有元好问等232人在内乡县任知县,内乡县政府为了弘扬寻根敬祖文化,加强与社会各界联谊,丰富衙门文化内涵,决定面向全世界开展“‘天下第一衙’寻找内乡知县后裔活动”。凡是提供确切线索的读者,都将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

  为此,内乡县政府还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知县后裔可以向内乡县衙捐赠知县的有关资料、图片、实物、家谱、诗集、书画等,内乡县衙根据情况按照相关政策予以现金奖励。内乡县政府向知县后裔颁发证书、铜牌和有效证件,享受景区免费的优惠措施。

  “寻亲”活动引发质疑

  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李茗公曾对外公开表示,这是“县长全新明亲自策划并交办的事情”。因此,这场特殊的“寻亲”活动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网友在称其“炒作”的同时,也称内乡县县长纯属“瞎折腾”。

  据新浪网的调查显示,高达72.99%的网友对县长策划寻找232任知县后裔表示不理解,认为这种活动不够务实,而且浪费人力物力。

  网友们的观点非常鲜明,记者在内乡县街头走访发现,当地大多数老百姓也对这场“寻亲”活动持反对意见。

  冯建军是土生土长的内乡人,就住在内乡县衙对面,“小时候常在县衙内捉迷藏”的他认为,政府搞这样的“寻亲”活动完全是劳民伤财。“找知县的后裔有啥用?搞这样的活动肯定要花不少钱,老百姓从中又得不到啥实惠,有这工夫,还不如想想咋把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富裕一点。”冯建军说。

  在内乡县衙西边开饭店的郝强也认为,这样的“寻亲”活动“没啥意思”。郝强说:“这种事情都太虚了,希望政府多干点实事。”

  自称在机关部门工作的董先生认为,对于“寻找知县后裔”这样的活动,是可以搞的,但要看如何搞。“由政府牵头,动用县财政,甚至县长亲自策划,就显得有点不妥,如果是县衙自己搞,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策划一些旅游项目,扩大知名度也未尝不可。”董先生说。

  面对种种质疑,1月9日下午,内乡县县长全新明告诉记者:“表扬是帮助,批评也是帮助,不怕有人说,就怕没人关注。我们会充分尊重网友和当地老百姓的批评。”

  “县长策划”一说遭到否认

  面对这场特殊的“寻亲”活动,网友最不能理解的,是“县长亲自策划”。

  1月9日下午,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李茗公否认了他之前说过的“县长全新明亲自策划”一说。

  “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大波澜,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出乎我的意料。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存在误解和误会。”李茗公说,“事情的真实情况,是县长同意内乡县衙寻找知县后裔,不是县长寻找知县后裔。”

  李茗公告诉记者,1月4日,全新明在听取各单位2008年工作汇报和2009年工作计划时,他向县长提出寻找历代知县后裔的想法。“全县长听后,说思路很好,让我们制订一个方案,第二天,在具体方案还没有制订出来的情况下,县衙旅游公司副经理王晓杰就写出了《寻找海内外历代内乡知县后裔》的消息,并把消息放在了内乡县衙网站上。”李茗公说。

  “当时我也没多想,领导说让拿方案,我想就是领导默认了,一心想着尽快把消息发布出去。”王晓杰说,是他的工作失误才造成了现在的不利局面。

  “想法被领导肯定,我们就要积极行动,也有点造舆论的意思,我们既是博物馆,又是4A级景区,宣传很重要。”李茗公说,作为县衙博物馆,寻找知县后裔,加强联系,让知县后裔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物品是博物馆的正常工作,“有时候,一件实物就会成为我们寻找衙门文化的突破口。”

  据内乡县衙提供的此次“寻亲”活动方案显示,活动内容的第一条就是,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内乡县衙网站上的启示内容也显示,内乡县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然而,李茗公和全新明都否认了已经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李茗公告诉记者,成立领导小组只是一个草案。“按照惯例,举办一个活动肯定要成立领导小组,我们就打算成立一个专门办公室,我任办公室主任,一个业务组,负责查找县志,还有一个宣传组。但是,还没有报到县政府,县政府也没有下发文件,只是我们的内部办事机构。”

  全新明也表示,他至今都还没有看到过,内乡县衙寻找历代知县后裔的活动方案,更谈不上成立领导小组。“最终方案出来后,研究认为方案可行,肯定会成立领导小组,但到目前为止,县政府还没有发布过任何公告。”全新明说。

  然而,“寻亲”消息公布后,遭到批评最多的就是内乡县县长全新明,他坦言:“这几天心里确实很难受,有一点委屈和压力。不过,网友的批评也是好事,我们会认真对待网友的批评。”

  “寻找知县后裔活动不用财政一分钱”

  此次“寻亲”活动是否动用内乡县财政也是网友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李茗公显得有点激动:“到现在没有人给我一分钱,大家可以到县财政去查账。”李茗公说,内乡县衙每年的游客人数都在60万人次以上,门票收入近千万,2007年,内乡县衙向县财政上缴了508万元,2008年上缴了523万元。“不是我们向县财政要钱,而是我们每年都向县财政交钱。”

  李茗公说,寻找知县后裔是一个长期的活动,现阶段只是打电话联系和打印资料,而县衙每年都有50万元的活动经费,这些钱足够了,不需要特别经费。“我们县衙不说财力雄厚,但是,搞这样一个活动还是有经济能力的。”

  全新明也表示:“县财政不会拨一分专项经费。”

  根据活动方案,知县后裔捐赠知县的有关资料、图片、实物、家谱、诗集、书画等,内乡县衙根据情况按照相关政策予以现金奖励。

  对此,李茗公解释说,捐赠文物,国家有相关规定,应该给予奖励,博物馆也有这样的经费。

  虽然不用县财政的钱,此次“寻亲”活动依然没有忘记县财政。活动的其中一项内容为,加强与知县后裔特别是知名人士联系,为内乡发展献计献策,为招商引资做好基础性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用文化拉动旅游,用旅游拉动经济。”全新明说。

  是炒作还是丰富衙门文化?

  在李茗公看来,内乡县衙寻找历代知县后裔遭遇广泛非议,还有一个社会背景,当下,很多地方围绕一个文化遗产进行争夺,有的地方干脆拿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来炒作,公众对这样的事情已经“烦透了”。

  李茗公举例说,神农架景区曾发布消息说要寻找野人,还有“华南虎”事件。“野人肯定是找不到的。事实证明,华南虎也不存在。公众的惯性思维认为我们也是,但我们与他们绝对不一样,内乡县的历任知县都有档案,我们是能找到的。我们做这件事绝对不是炒作,而是为了丰富衙门文化内涵。”

  消息公布后,也确实有人主动和内乡县衙联系。撰写内乡县衙三堂名联的高以永知县的后代高伟强就是其中之一,他打算把家谱捐献给内乡县衙。“知县的家谱就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如果不是此次活动,我们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李茗公说。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李茗公表示,不会影响活动的进行,“我就是争口气也要把活动搞好,我要用漂亮的活动回应质疑”。

  而全新明则表示:“下一步是否会继续这个活动?怎么搞?什么时间搞?都将重新考虑,届时,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

  著名评论者刘强认为,全国此起彼伏的祭祀风潮,都跳不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内乡县也不例外,丰富衙门文化只是一个噱头。

  河南财经学院旅游系教授苟自钧说:“过去,内乡县衙可以打出‘唯一’的牌子,近几年,随着河南其他两处县衙的开发,内乡县衙感到了明显的压力和竞争,这也是内乡县衙举办此次活动的一个内在原因。”

  苟自钧认为,“寻亲”活动可能会让内乡县衙得到一些文物,但是,搞这样的活动,归根结底都只能是一种炒作,引起争论,也就达到了目的。除了扩大影响,提高内乡县衙的知名度,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 作者: 记者 袁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