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魏巍笔下抗美援朝烈士发现幸存者?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2-11 08:49:25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他叫邢玉堂,河南省荥阳市一位八旬离休老干部,与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松骨峰阻击战中14位烈士之一“邢玉堂”同名同姓,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巧合的是,他也在松骨峰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战斗;最为巧合的是,他参加战斗的时间和松骨峰阻击战时间相同,1950年11月。他说:“我就是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14位烈士中的一位。”所有的一切是巧合,抑或是烈士还活着?

老人身上的奖章,记录了当年的赫赫战功。

  《最可爱的人》文中烈士还活着?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上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经由人民日报刊登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最可爱的人”也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文章传神地描写了当年志愿军浴血奋战的场景,影响了几代国人,至今,有些句子依然耳熟能详。

  而关于松骨峰战役曾有这样一段描述,“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

  2009年1月21日,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来到荥阳市老干部局,他自我介绍说:“我叫邢玉堂,81岁,扛过枪、打过仗、上过朝鲜战场,参加过松骨峰战斗。”

  烈士?活着的烈士?

  回忆还原惨烈的松骨峰战役

  作战勇敢被提升为排长

  邢玉堂的故事还得从参军说起。

  邢玉堂19岁那年,在老家荥阳高村乡杨树沟,父母亲先后因为饥饿而去世。他和妹妹跟着大伯父一块生活,靠着在黄河盐碱地里面刮盐土填饱肚子,有一天村里来了3个人,自称是收干草的。

  “我和他们对了几句话,才知道这3个人不是单纯的收干草的,而是解放军,我就央求他们带着我一块当兵。”老人坦诚当初选择从军的理由,为了有口饭吃。

  邢玉堂老人跟着几个解放军出门向东走了一天多时间,赶上了大部队,几天后,他们到达了一个城市,他第一次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徐州。

  邢玉堂成为了一名投弹手。他和战友迅速投身到淮海战役,在徐州北边的榆树山开始攻打徐州北大门,然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宁沪杭战役。

  由于打仗勇猛,多次荣立战功,短短两年时间,邢玉堂从一个普通战士被提升为副班长、班长、排长。1950年9月,部队开赴东北通化,后转往丹东附近,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松骨峰战役中受重伤

  回想起松骨峰战役,老人记忆犹新。老人拉开裤子,左腿上四五个十几厘米长、三四厘米深的伤疤,老人说:“这是战斗时被炮弹片炸出的伤疤,成了永远的纪念。”

  1950年11月,老人所在部队继续挺进,开始松骨峰阻击战,老人说,松骨峰开始是美军占领,志愿军打下来后,由老人所在的营死守,双方一直进行着拉锯战,战争持续了两天多时间。

  老人回忆说,那天半夜,他所在的营死守在松骨峰顶,侦察兵得知,距离松骨峰十余里,发现美军一指挥部,“营长命令我和其他6个战士组成了一个尖刀班,插入敌人阵地纵深处,偷袭指挥部。”

  “我们从山顶向山下艰难匍匐前进,接近山脚时,到处是被敌人切割的六七米高的直面山和障碍铁丝网。敌人想用这种方式孤立我们,让山上的下不来,山下的上不去。

  “途中突然发现,七八个美军在不远处烤火,我提起枪就准备战斗,同来的副连长说不用打,先抓个人打探清楚情况。我‘扑通一声’跳了下来,惊动了敌人,他们迅速撤回碉堡,敌人的机枪开始向山头扫射,双方交火。

  “那时候,冰雪堆积,通过冰雪的反光,隐约看到敌人碉堡里的机枪,火舌突突突地往外蹿,不一会儿,敌人飞机飞来了,照明弹、燃烧弹接二连三地往阵地上撂,偷袭失败,营长命令我们尖刀班继续作战,掩护全营战士撤退。

  “副连长、二班副和我3个人躲在一块大石头旁边,基本上每个老兵都练就了一副‘万能耳朵’,能通过辨听子弹和炮弹的响声,判断离自己的远近。只听见‘嗖嗖嗖’,敌人的炮弹飞过来了,我没来得及躲闪,炮弹就爆炸了,同时左腿弹跳了一下,便失去知觉,我让其他战友先撤退,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

  “后来,敌人的飞机飞走了,榴弹炮也停了,我把几挺机枪、冲锋枪全部压满了子弹,几枚手榴弹也带在身上,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在右边不远处,地形比较低,有个冰洞便于隐藏。我吃力地爬过去,躲在冰洞里面。约摸过了半个多小时,发现7个敌人想过来搜索,我拿起枪,一梭子子弹扫了过去,7个人全部被歼灭。

  “拂晓时分,浓雾淹没了一切,我从冰洞里面爬了出来,眼前,一座直面山被炸成了坑坑洼洼的斜坡,我拼命地爬上了山坡,虽然只有10多米,可足足爬了一个多小时,藏在山上一棵树下的洞穴里。我感到呼吸困难,汗水把棉衣都湿透了,躺在一棵树下,几乎失去了知觉,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听见有人用汉语窃窃私语,‘这也不敢喊,去哪找呢?’我被救了。”

  与魏巍失之交臂

  被救回的邢玉堂,几经辗转被东北农民组成的担架队送到了团部、师部,没有回原来部队,几经转院先是送到了“佳木斯某部队医院”,后又转到山东一个野战医院,在医院养了一年伤,1951年,到华东军区“革命残废军人学校”学习,1952年,来到河南省革命残废军人学校。

  “魏巍来朝鲜参访的时候,我已经和以前的部队失去了联系,被部队列入死亡名单。”邢玉堂老人说,他在学校上了3年文化课后,被分到项城粮食局,一干就是28年。

  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写就《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邢玉堂老人说自己当年就看过那篇报道,当看到“邢玉堂”3个字的时候,老人心头一颤,当别人问起他,“书上这个人是不是你?”他摇头:“那是重名重姓。”这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写进书里去了。

  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项城兵役局找到邢玉堂,让他承认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但邢玉堂再次拒绝了。老人说:“那个时候全国上下学雷锋,尤其学三不伸手,荣誉上不伸手、物质上不伸手,经济上不伸手。”

  其实老人记忆有些错误,三不伸手是和雷锋处于同时代的另一位英雄王杰的座右铭。

  但老人始终没有承认自己的身份。

  老人心愿想找到部队看看战友

  1985年邢玉堂老人从当时的荥阳县供销社离休后,被聘为荥阳一小、二小等十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们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曾经有人说,老邢,你应该找找原部队,认定一下你就是魏巍笔下的战斗英雄,可以提拔并加工资,被老人断然拒绝:“现在生活已经非常不错了,为什么还要给组织增加负担?”

  近60年的时光流逝,老人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他坚持说自己是30军89师265团2营5连——19岁参军部队的番号,30军曾经和20军进行整合,参加朝鲜战争。而在中国军史记载,当时坚守松骨峰的中国军队是第38军112师的335团。

  是老人记忆模糊,还是烈士邢玉堂另有其人?

  据资料显示,第89师265团整编时,265团(叶挺部队)作为原30军军、师主力团得以保留,改编为第20军特务团,该团随20军继续战斗在朝鲜。

  据老人回忆,当时那个营里面,他年龄最小,估计现在活着的战友也有八九十岁了。至于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那些烈士的姓名,老人说除了对王文英有些印象,其他已经记不起来了。

  明年就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老人说,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找到曾经在一个战壕的战友,看看那个曾经奋战过的部队。

  至于邢玉堂老人究竟是不是魏巍笔下那个烈士,记者也将去有关部门进行查证,给老人那段岁月一个见证。

( 作者: 记者 王战龙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