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不到一周的婴儿,79小时内做189项检查,其中包括艾滋病、梅毒、类风湿、糖尿病等项目,花费近6000元。
昨日,初为人父的家长雷旭(化名)觉得被医院骗了。当记者向院方咨询时,院方道出无奈:这些检查大多包含在一个套餐里,即便没必要,医生也无权将其从套餐里剔除,名目繁杂的检测费用无法避免。
“无法剔除”背后,折射出“临床路径”这一仍处于试点阶段医疗新模式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
3天查了189个项目
6月27日,雷旭的宝宝在广州番禺出生,随后患上新生儿肺炎、消化道出血,经过几天的治疗,病情渐趋平稳,但胃里还有少许咖啡色物质,医生认为可以喂食母乳,并建议他将宝宝留院观察几天。
7月2日,雷旭将出生不到一周的儿子转至广州某儿童医疗中心。入院不到一小时,还没来得及做任何检查,院方就告知宝宝患有肺炎、消化道出血、黄疸,需要进入重症看护室。
雷旭很快收到“病危通知书”。颤抖着手,他签下数张同意书。5日下午,雷旭再次接到院方通知,“宝宝由于凝血功能缺陷,需输新鲜冰冻血浆”。
雷旭向其他医院儿科医生咨询,得知如果没有手术和大量出血,输血并非必须。
当天下午,他决定让宝宝出院。可没想到,短短3天,宝宝却花费了近6000元的医药费,其中光检查就做了189项。
这些检查项目以专业的学名出现在清单上,“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检查目的,医院也不给我们解释”,通过向朋友咨询,雷旭才得知孩子在这几天中接受了艾滋病、梅毒、类风湿、糖尿病等项目检查。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