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聚焦 |
职业
哭丧人彭英觉得,一些年轻的入行者并不尊重这个职业,只是拿了钱完成任务
胡兴莲有专门的哭丧服,她自己设计的。这些年,她的哭丧服有过很多变化。
川渝两地职业哭丧人多为下岗人员,月收入七八百元;依附“乐队”存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她说,哭丧后,她做过很多尝试。模仿电视里戏服的样子设计哭丧服,套用一些戏曲的段落,自己改词,做哭丧的歌。
她希望能让人记住自己,希望更多的人请她。
2003年,她的第一次哭丧就让人印象深刻。“我加上了动作,比如下跪之类的。”那次丧家非常感动,第一次哭丧,胡兴莲得了50元小费。
记住她的,还有乐队,“这能让更多的乐队请我演出”。
很多哭丧人,不唱《哭爹》,即使丧家给上千元小费也不唱,因为《哭爹》是把逝者当爹哭。胡兴莲唱。她说她不在乎这种丢人,“丢人的话,还请我们干什么?”
“哭丧是整台演出的一个节目。既然乐队收了钱,不管给不给小费,我们都要认真对待。”胡兴莲觉得,哭丧人应该尊重自己做的事。
做了十多年职业哭丧人,31岁的成都人彭英认为,哭丧是要包含感情在里面。她觉得,一些年轻的入行者,并不尊重这个职业,只是拿了钱完成任务。
彭英15岁就进了板界。初中毕业后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送她学了这个。为此她还当过学徒。
现在的哭丧人一般不收徒弟了,收一个徒弟就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哭丧人金国荣说,这不是一份安稳的工作。
她说,为了节约成本,乐队要求哭丧人除了会哭丧,还得会唱歌、演小品等。
彭英也说,哭丧人只有成为多面手,才能赚更多钱,否则养不活自己。
这需要快速的角色转换。哭丧时流泪哀泣,哭完之后,转脸便要调整情绪,进入下一个表演状态,很可能是逗人笑的小品。“从哭到笑,就像川剧的变脸”。
乐队晚上做丧事,白天有时还接喜事。大多数人会尽量不让人知道自己哭丧的身份。
胡兴莲说,因高强度工作转换,哭丧人很容易犯错。比如,在喜事上脱口而出“请新人入灵堂”。说错了话,不但不会收到钱了,还会挨一顿打。
她也犯过类似错误,只是最后硬生生地把悲字改成喜字,“打马虎眼才混过去”。
除了哭丧,胡兴莲也学习乐队的其他项目。后来她能够做歌手、主持人、小品演员,有时甚至能充当鼓手。
她在圈里出名后,有人专门请她哭丧。她说,最远她被请去过山西哭丧,被四辆奔驰车接去。(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上一页 | 第 | [1] | [2] | [3] | [4] | [5] | [6] | [7] | 页 | 下一页 |
( 作者: )
|
马上评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