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原文化 |
两年七个月里,张大千对敦煌石窟艺术做了详考和系统研究,完成敦煌学开山之作、20万字的学术著作《敦煌石室记》。回到重庆后,张大千一边办展览,一边呼吁将敦煌石窟收归国有,尽快采取保护措施,成立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在他的呼吁和于右任倡议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43年成立。
翻阅《张大千年事表》,重庆是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重庆不光见证和帮助了敦煌石窟艺术为世界所广泛认知,同时也是有画帝之称的张大千生命中最重要的拐点。
张大千口述回忆录显示:1899年他生于内江一显赫世家,自幼随母学画。1914年,15岁的张大千第一次离家远行,到二哥张文修任教的求精中学读书,与刘伯承为师生关系。张大千各门功课出色,尤擅书画。1916年暑假,他返乡时经大足邮亭,遇土匪打劫被掳,土匪令其写信回家索取赎金时,因欣赏其文才,竟留下他当师爷,每餐有肉,出入有轿。张大千师爷整整做了100日,直到土匪被地方军招安为止。
1917年,张大千考入日本京都艺专,学习染织,课闲习日本绘画。1921年秋天,张大千结束留学回国,因未婚妻染病去世,心中哀痛,加之心向佛学,他曾遁入空门100天。随后,大千游历各地,渐成艺坛大师。
抗战期间,张大千将临摹的敦煌壁画在重庆等地展出后,声名远播。1949年12月6日,张大千领夫人徐雯波及女儿心沛,从成都飞往台湾,然后迁居香港,开始海外30年漂泊岁月。1983年4月2日清晨,张大千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再未回过四川。
抗战时期重庆美术大家云集
抗战时期,众多的美术团体、院校和美术家,迁徙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使大后方成为战时美术最为活跃的区域。
抗战中重庆聚集了诸如徐悲鸿、丰子恺、张大千、傅抱石等著名美术家。他们在救亡旗帜的引导下,创作热情高涨,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去年11月22日,中国嘉德2009秋拍,由国画大师傅抱石1943年于重庆金刚坡完成的《巴山夜雨》拍出1848万元天价;抗战期间,重庆不但给了徐悲鸿一个新家,还成为他艺术生涯巅峰,创作了《巴人汲水图》和《巴之贫妇》等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国画名作。其中《巴人汲水图》在2004年更是创下1650万元的拍卖天价。
(编辑 安吉)
上一页 | 第 | [1] | [2] | [3] | [4] | 页 |
( 作者: )
|
马上评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