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说天下

【解读】连发五文构想人民币引热议:Who is Ms. Hu?(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0-08-02 16:14:30 来源: 《新世纪》-财新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价格改革良性互动

  “生产要素价格调整得快,则汇率升值压力就小;若人民币汇率浮动,要素价格上涨造成的压力就会减轻”

  财新-《新世纪[25.81 4.71%]》:今年“富士康事件”后,国内劳动力价格显著上升,已成定局。与此同时,这些年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一直在上升,生产发展的环境成本也在抬升。这些要素价格的变化,与汇率改革是什么关系?

  胡晓炼:两者都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显然是中国改革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而且是下一步改革的核心,是难点也是关键点。能源资源价格不理顺,市场化改革就谈不上完成。

  在实施过程中,生产要素价格调整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则既有替代关系也有互补关系。生产要素价格调整得快,则汇率升值压力就小;若人民币汇率浮动,要素价格上涨造成的压力就会减轻。这就是替代性。

  财新-《新世纪》:如果资源进口价格在上升时,国内的改革也提高价格,这就涉及到通胀的承受能力到底怎么样。很多时候,改革下不了决心,就是因为通胀承受能力不行,担心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这时候,汇率改革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对吧?在劳动工资问题上也可以这样操作?

  胡晓炼:对,可以根据政策目标和经济的具体状况,对要素价格调整和汇率变动进行合理组合,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适度调整劳动工资的同时,人民币汇率浮动,就比单纯大幅提高劳动工资更平稳,也有助于保障工资水平的提高与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率的提高相匹配。

  特别是在面临物价上涨压力情况下,如果汇率不动而任工资物价过快上涨,将强化通胀预期,增加消费、投资的不确定性,并使普通劳动者面临更大的通胀风险。如果国内资源要素价格提升,而汇率浮动(特别是汇率升值)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是下降的,这样一正一反抵消,国内要素价格改革的空间就更大了。

  财新-《新世纪》:一正一反抵消,还是替代性。汇率机制改革与要素价格改革的互补性怎么体现呢?

  胡晓炼:要素价格调整与汇率变动在频率、灵活性、作用机制、影响范围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广义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调整,有明显的通胀效应和分配效应,需要与其他政策配套综合进行,所以,频繁操作的难度也比较大,一般只能作阶段性调整。而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人民币汇率可升可贬,根据经济形势和国际收支状况灵活动态变化,这就是互补性的一种体现。

  财新-《新世纪》:两者的灵活程度也不一样吧?

  胡晓炼:对呀,生产要素价格有一定的刚性,无论劳动工资,能源资源还是环保费用,长期调整趋势是单向的,往上走,而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下,汇率有比较大的弹性,可涨可跌,双向变化,就看经常项目是顺差还是逆差了,其市场供求的作用是双向的。

  财新-《新世纪》:两项改革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呢?可以说,一个比较宏观,一个比较微观。

  胡晓炼: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要素价格调整,会在价格体系内部对各类比价关系形成影响,侧重在微观层面发挥基础性作用。汇率浮动则指向价格总水平,会改变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比价关系;汇率升值则会使资源更多地从贸易品部门流向非贸易部门,可以促进服务业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财新-《新世纪》:另外,两者对企业、对通胀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是喜忧参半,出口企业会受冲击,但大量进口国外原材料、半成品且面向内需的企业,则可显著受益。要素价格调整就不然了……

  胡晓炼:是,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和环保成本上涨,对企业整体都会有影响。加快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可以消化部分要素价格上涨的负担,但整体上影响面是广泛的,传导链也比较长。

  两项改革对通胀的影响也不同。如果因为市场供求作用,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一是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了,二是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减了,显然可以减少通胀压力,而生产要素价格上调则相反,会直接增加通胀压力。

  财新-《新世纪》:这非常重要。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最需要的就是低通胀环境,否则改革推进不下去。

  胡晓炼:对,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货币政策操作在制订通胀区间时,已为生产要素价格调整预留了空间。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调整顺利推进,也会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为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因为这种调整,最终会改变粗放性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出口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应变力和承受力。

  所以,汇率机制改革和生产要素价格调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补配合的。积极推进这两项关键性改革,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关乎我们最关心的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背景评述】

  要素价格改革面临什么障碍?最大的担忧是通胀。由于长期被人为压低,未来要素价格的趋势肯定是上涨,这将成为推高物价的力量。所以,多年来,每一项要素价格改革都希望等到低通胀的时间窗口。燃油税费改革就是最好的例证,酝酿了十几年,最终才在2008年11月26日通过方案,当时正值金融危机之下CPI和PPI一路走低之际。

  年初,国务院确定了进行资源税费和水电等公共品价格改革的方向。但今年却面临较为复杂的通胀形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2010年的CPI同比增长目标为3%,并称这一目标为管理通胀预期及资源税费改革预留了空间。但很多人担心,经历了2009年货币信贷投放的爆炸式增长后,过多的流动性迟早会体现为通胀压力。

  下半年,资源税费、工资和水电气等公共品价格改革是新涨价因素。在天平的另一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产品价格下跌,则将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平抑物价上涨。

  毫无疑问,要素价格和汇率机制改革的作用叠加,会对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盈利带来压力。然而,这正是指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毕竟,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不能永远依赖低工资、高耗能和低汇率。汇率改革和要素价格改革配合推进,形成灵活的政策组合,能够避免要素价格刚性的弊端,尽可能平滑对企业的冲击。

  (编辑 keke)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