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网友推荐 |
“如果为了‘申遗’负债累累,申到了又怎么样?”在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郭世佑看来,“申遗热”是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不考虑成本效益,更不会量体裁衣,“就像某个贫困县花12亿元建老子公园,争老子故里一样,你能指望它造福一方百姓吗?”
调查中,62.5%的人直言,巨资“申遗”不值得,仅17.1%的人觉得“值得”。
此外,71.8%的人认为,当下“申遗”功利性太强。
“我记得,当年故宫、长城那几个最能代表我国历史文化的古迹‘申遗’成功时,大家都特别激动。但这些年,随着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大家都有点儿麻木了。”北京市公务员刘先生说,古迹不必“崇洋媚外”,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保护单位”的名号足矣,关键问题是如何让这些“保护单位”更好地发挥保护的作用。
“如今的‘申遗’,更像是面子工程或风险投资。”同学眼中的“旅游达人”杨婉秋告诉记者,她去过众多“世界遗产”,旅游环境并没她想象得那么完善。不少年轻人也更愿意避开人群熙攘的著名景区,结上三五玩伴安静地享受旅行的乐趣,“如果说一定要花巨资挂上一些名目才能招揽游客,我觉得很肤浅,也太小看现在的‘80后’、‘90后’游客了。”
不过,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科技考古中心专家王炎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指出,各地热衷“申遗”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上一页 | 第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页 | 下一页 |
( 编辑:zynews_rf )
|
马上评论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网友点击 | |
娱乐新闻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