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欺诈是如何形成的?
一位长期从事稽查执法的质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加工黄金首饰时,必须加入其他金属才能焊接好,因此会降低整体产品的贵金属纯度,但是产品在出厂之前都必须经过检测确定其贵金属纯度并标注。然而现实中,有的由于加工工艺不够精湛使得产品达不到标准,有的则是企业故意将标称的贵金属纯度高于实际纯度以牟取暴利。暴利是让不法珠宝生产企业屡屡进行欺诈的最重要原因。
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的贵金属质量抽查中,标称为“恒星珠宝有限公司”生产的恒星牌千足金镶碧玉吊坠,两件样品实测值比标称值分别轻0.18克和0.12克,为标准允差的18倍和12倍。按照目前的黄金原料价300元/克计算,该组两件样品额外赚取的价值约为90元,平均每件产品获得45元“超额利润”。
与此同时,图“省事”让不合格珠宝“顺利”进入消费者手中。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以后,珠宝经营商有权对产品进行检测,但是这个环节往往被忽略。珠宝经营商张生(化名)告诉记者,检测需经销商自己支付费用,并且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所以很多经销商都是不经检测直接将产品投入销售。
对于产品贵金属印记、标签及其他标识物不合格,广东省质监局有关人员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对产品标识不够重视或者对产品标准理解不透彻,也存在故意不按要求标明以求在出现质量纠纷时逃避责任。
更为重要的是,珠宝、黄金等贵金属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商品,如果不借助专业的检测手段,消费者难以辨识真伪好坏,这种技术障碍也给不良经营者有机可乘,形成了一个不良经营者赚取非法利润的“商品黑洞”。广东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此类不合格饰品在不破坏的前提下,消费者选购时无法核实金的净质量,如果生产商有意短斤缺两,消费者是难以发现的。张生也坦言,“消费者在购买贵金属商品时,虽然经销商都会当面称量产品重量,但是实际上产品纯度如何、称量的工具是否标准,其间‘猫腻’对于消费者来说基本上是个谜。”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