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几经推迟的可燃冰钻探作业终于在日本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正式开始。本次钻探作业是为2013年的生产做前期准备,明年将实际开采,并观测开采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如果成功,将成为全球首个在海底生产可燃冰的平台。
负责钻探的“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向海中吊放人造金刚石钻头,降到水深约1000米的海底后通过遥控机器人寻找最佳钻探地点,向下钻探4个约260米,触及到蕴藏可燃冰的地层。其中1个钻井将用于实际生产试验,其余钻井用于观测生产前后周围环境及温度的变化情况。
据《日本2011年能源白皮书》统计,日本有96%的能源需要从国外进口,属于“能源小国”。受福岛核事故影响,日本国内大部分核电站相继停运,到今年4月甚至可能停运所有核电站,目前只能依靠增加天然气进口,来保证能源供给。据权威人士预测,从中长期来看,日本对天然气的需求还将不断扩大。除了利用日元升值大好时机,积极在海外获取油气田的开发权之外,向海洋要能源也是一个提高能源自给率的重要手段。
可燃冰一般位于近海100—300米的海底。日本经济产业省探测调查表明,在此次已经开始钻探作业的日本东部海槽,大概埋藏着约1.14万亿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日本天然气13.5年的消费量。此外,四国、九州、北海道等6万平方米的海域也都蕴藏着可燃冰,总量可相当于日本天然气100年的消费量。
挖掘和生产试验的费用预计共170亿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2日元)。如果能实现稳定开采,则将力争在2018年实现商业化开采。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可燃冰研究中心认为,如果该实验成功,日本将迎来能源战略大转换。
海底探测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日本进入可燃冰实际挖掘的关键。2011年,日本成功研发出可在海底沙地及岩礁等地形自如行走的无人探测机和探测海底地形的高性能声呐技术。2006年,加拿大成功利用“减压法”在陆地上开采可燃冰,如果这次能成功将“减压法”运用到海底开采,将是世界首次在海底开采出可燃冰。不过,即便成功开采出可燃冰,还面临着可燃冰的生产效率、可燃冰的运输,以及生产和运输成本等各种问题。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