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仨原因让假货屡禁不止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李晓昱说,在郑州范围内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案件,全部都在该院的民三庭进行审理,近年来,此类案件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去年更达700余件。
在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方面,市检察院公诉三处处长乔亦丹说,该处曾针对2011年1月~12月的案例进行调研,发现受理数量大幅上升,共96件202人,同比增加了1.46倍。
在法院所受理的案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两类犯罪占72.9%,涉案的假冒名牌物品种类繁多,多属日常用品,直接关系民生。最多的是食品类,包括食用油、方便面等;此外,还有假冒的名牌服饰、箱包钱夹等。侵犯著作权案件多涉及盗版图书和光盘。
乔亦丹说,侵权案频发的原因,一是假冒商品存在暴利空间,转手就能赚数十倍的钱,很多人铤而走险;二是群众购买假货的多,让假货有了生存空间;三是打击力度还不够大,量刑普遍不高。
袁某的判罚出来后,检察官有点遗憾:判得太轻了。但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种判罚不存在任何问题。“此类案件判刑都过轻,一般都是一年多,甚至是缓刑。违法犯罪成本太低,才是我们最忧虑的问题。”乔亦丹说。
调查
很多人不介意买假货
让检察官无奈的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明知是假货而去购买。消费者尊重产品知识产权的意识不高。
记者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调查:“对明知是假货还去买的行为,你怎么看?”结果,85%的人选择了“便宜耐用就行,管它真假”,而“坚决不买,鄙视买假货的”只占8%。而售假者也有这种想法。主办袁某案的检察官李凌云说:“嫌疑人接受讯问时说,到处都卖假货,我被抓到,只因为我太倒霉了。”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