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时间紧,任务重
新版《西游记》制作周期只有两年多,集中给特效的只有半年。而剧集的销售收入决定了该剧成本每集不能超过200万元。
特效固然烧钱,但既然打算把特效当成招牌看点,为什么不能多花点钱和时间,做得像样一些呢?北京正通亿和公司的经理张升认为,这是由中国电视剧的行业环境决定的:“老版《西游记》是官方主导的,只要拍完了,电视台可以随时排期播出。而新版《西游记》是民营公司投资的,和电视台签好了合同,必须在固定的周期里完成、播出,商业规律就是如此。”
去年视点特艺为《金陵十三钗》制作400多个特效镜头,几十人的团队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而整部新版《西游记》从签约、筹备到2011年首轮播出,整个周期只有两年多,真正用来集中制作特效的时间只有半年,其中北京正通亿和制作4000多个特效镜头只用了3个多月。
此外,每年各大卫视、地面电视台的电视剧版权采购预算都有上限,新版《西游记》在2009年就已与卫视签订预售合同。按当时的行情,卫视采购价最高是每集100万元,海外版权每集30万元,算上地方台的首轮采购费用,该剧的成本每集不能超过200万元。
事实上,总制作费1亿元,除去片酬、制景等开支,新版《西游记》还能拿出1500万元来做特效,在国内电视剧行业算得上是空前的大手笔,比200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高出了10倍,张升透露:“以前的神话剧很少涉及复杂的特效制作,比如做一个十条龙翻云覆雨打斗的镜头,很多制片人觉得太贵,直接就砍掉这个镜头。一般情况下,两三百万元就可以把一部电视剧全部打包做下来。”
张升承认,尽管电视剧的品质要求不能和电影相比,但太过紧张的费用和周期免不了影响特效品质:“比如水、火的镜头,渲染的周期越长,效果就越好。1秒钟镜头有25帧画面,每帧画面要达到中等渲染品质,需要8小时,达到最高品质需要40多小时。按国外的标准来看,周期至少需要8个月,但《西游记》没这个条件,很多时候只能退一步,现在看来,某些镜头稍微有点糊。”
陈正锋透露,新版《西游记》的1500万元大部分用于后期特效制作,但前期购买蓝布、特效化装、与外籍团队研发实时合成画面的设备等也花去不少钱,“按照国外团队的要求,孙悟空的头套要每天换个新的,一个就1万多块钱,一个月就三四十万进去了!还有猪八戒和那么多妖怪呢!谁受得了?”为了省钱,孙悟空的头套没有使用最好的进口材料,而且只能反复使用,因此孙悟空被观众诟病为“表情僵硬”,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差钱”。
3 联合作战良莠不齐
“组合出击”的国际惯例在特效刚刚起步的中国遇到了问题。缺乏行业标准,大家都是靠关系、经验来判断,多数小公司的水准值得怀疑。
新版《西游记》的特效部分由12家公司共同完成,其中包括四家与张纪中长期合作的公司,张升和他的正通亿和公司从2010年7月份开始介入,蜘蛛精、青牛精、人参果、荆棘岭打斗等几个单元的特效都是由他们完成的。
事实上,多个公司“联合作战”是特效行业的国际惯例,例如《2012》的特效部分便由13个公司共同完成,其中视点特艺制作了其中的160个镜头。
“这样分工,是因为每个公司、团队擅长的东西不一样,比如有的团队擅长做水、火,却不一定能做动物或者爆炸场景,任何一个团队都不能够全面地把一部影视作品做到极致”。视点特艺首席执行官蒋燕鸣告诉记者,美国电影的分工特别细,一道CG工序可能就有七八个工种,多个公司一起工作,可以很好地保证速度和质量。
不过,这样的“组合出击”往往并不适合国内特效的行情。据业内咨询公司艺恩总裁郜寿智透露,国内号称“专业”的特效公司大大小小好几十家,但除了视点特艺、中影华龙、水晶石等几家较大的正规公司之外,多数小公司的专业水准值得怀疑。“一部作品同时交给好几家国内公司制作时,往往出现水准参差不齐的现象”,张升告诉记者。
新版《西游记》便遇到这样的障碍:片中的“蝎子精”共有500个特效镜头,戏份重,负责的团队比较用心,所以“蝎子精”的形象颇受认可,成为第一批宣传片中的亮点,而剧中的“天宫”则因太过粗糙而饱受观众苛责。剧组视觉统筹陈正锋透露,“天宫”特效镜头由上海一家公司来制作,特效团队与剧组的沟通很不流畅,出了问题,对方每次只派一个人来沟通,“派过来的人还不是视觉方面的负责人,不如北京公司的效果好”。
相比之下,国外特效公司的合作模式已经十分成熟。蒋燕鸣透露,视点特艺有90多人,可以完成日常的小范围工作,有大项目来的时候,会根据情况从国外的兄弟公司调派人手,“像《集结号》就由我们分包给英国、南非、加拿大的兄弟公司”。
关于如何挑选合作的特效公司,张升认为,目前国内没有成型的行业标准,“国内特效行业刚刚起步,大家都是靠关系、合作经验来判断某个团队是否能完成一个项目”。这在蒋燕鸣看来,也是国内特效行业最要命的掣肘:“一个公司的技术、人员、创造力、流程工艺到底怎么样?我们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质量标准,也很难定价,只能看你的代表作。我们现在只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审查、每个人都能对技术质量把关,出了问题及时改,把自己公司的标准先做起来。”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