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垃圾分类处罚?鼓励?
作为全国首个就生活垃圾制定地方法规的城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上经历了从管制、惩罚的思路向鼓励分类的转变。
生活垃圾处理如果要实现减量化、资源化,作为源头的分类是基础工作,但一开始立法的思路是希望通过强制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该法规的起草是由北京市政府进行的,在2010年11月,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在官网上公开了法规草案,征求民意。
在生活垃圾分类问题上,征求意见稿规定,对违反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对个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不少人反对通过处罚的方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草案报送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时,市政府法制办已经将上述规定删除。
北京市人大代表、生活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就支持删除的做法。他认为,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如果采取罚款的手段,则会面临大多数人都要被处罚的局面,这并非处罚的目的。不过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还是建议,立法应该禁止不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倾倒、堆放生活垃圾,违反的应该处罚。
最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规,确立起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方向。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人士认为,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尚面临难以收缴的困境,罚款难度更大。立法最终选择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而不是强硬的罚款手段。
法规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上设定了鼓励分类的收费模式,规定按照多排放多收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易于收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 现场
“意识到了,手没到”
垃圾分类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居民接受,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居民仍在少数,“意识到了,手没到。”居民老张说。
位于东城区的东花市枣苑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已超过两年。老张住在这里已有3年,他觉得小区居民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在逐步提高。老张家有两个垃圾桶,一个在厨房,一个在客厅。厨房垃圾桶主要收集蛋壳、菜叶、果核等餐厨垃圾,“不过有时一些食品外包装袋也会随手扔到桶里。”老张说,他意识到了这对于严格分类而言不是很规范,但要改变还需要时间。
昨日,在花市枣苑的厨余垃圾箱里,一摞报纸夹着一包带塑料包装的红枣躺在里面,“因为缺少监督,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老张看着垃圾桶说,不过实行垃圾分类之后,还是好了很多。
清运和收集垃圾的工作都由小区物业负责。物业一名负责人表示,居民的理念确实是在发生变化,但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路还很长。
厨余垃圾处理机是小区的一大特色,不过由于垃圾分类不够细致,厨余垃圾处理机的日处理量距离“吃得饱”还有较大距离。只有未来居民严格分类厨余垃圾,这台机器才能体现它的最大效力。
本报记者 饶沛 王佳琳 吴鹏 杨华云 实习生 刘梦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