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雷锋入伍前留影,他穿着皮夹克。 资料图片
“从部队回来,很多人问我,雷锋真那么好?雷锋事迹是真的吗?虽然我只有高小文化,但既然我是他的战友,就注定这一辈子都有义务。我逼着自己写出几十万的文字,发表570多篇文章,就是为了告诉人们真相。”
——雷锋生前战友夏孝栋
作为榜样的“雷锋叔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以至于他的名字已经成了“热心助人、无私奉献”的同义词。但是回溯半个世纪前,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雷锋,这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力量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他的事迹呢?
“我参与了宣传雷锋的全过程,了解发现雷锋的整个经过。”昨天,雷锋生前的老战友,家住南京高淳县的夏孝栋老先生在看到本报2月28日A2版有关雷锋的新闻报道后,特地与本报取得联系,希望将雷锋是怎样被发现的以及他眼中的战友雷锋,通过扬子晚报披露给大家,“我只想以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夏老说。 本报记者 张 筠
有点“韶”的新兵雷锋
曾因个子矮不能入伍 靠做好事“磨”进军营
“雷锋生前和我同在一个团。我1956年入伍,他1960年入伍。”夏孝栋告诉记者,他当年是雷锋所在团三营营部书记,工作上有过多次接触。雷锋牺牲后,他被抽调去参加雷锋事迹的整理和宣传,并直接参与《雷锋日记》的摘抄和“雷锋纪念馆”的布展。
“雷锋是1960年1月8日从辽宁省辽阳市应征入伍的,当时身体很强壮,但个子只有1.54米,按征兵条件,他入伍有些勉强。”夏老向记者透露,鉴于当地兵源比较充裕,当年他们曾想对雷锋缓征。“可他要当兵的愿望非常强烈,一次又一次地找接兵部队的领导‘磨叨’,把他发表在《辽阳日报》上的一篇题为《我决心应召》的文章给接兵干部看。后来,他竟然‘泡’在新兵营营部不走了,当上了义务通讯员,成天帮着打扫卫生,烧开水,送信件。”夏老说,团里的领导认为雷锋是个好苗子,到部队之后经过磨练肯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好战士,于是破格批准雷锋入了伍。
新兵发言时讲稿被风吹走 雷锋干脆脱稿演讲
夏孝栋记得,1960年1月8日下午他跟着团领导到辽宁省营口火车站接新兵。刚进火车站,就看到一班精神振奋、兴致高昂的新兵。雷锋十分激动,他挥舞着拳头,带领新战友高喊“向老战友学习”、“向老战友致敬”等口号,表现非常活跃。在一群初来乍到的新战士当中,他显得特别活跃。
“在随后举行的新战士入伍迎接大会上,雷锋代表新战士讲话。“他那带有浓厚湖南乡音的语调,朴实而诚恳的发言,至今还在我耳边萦绕。”夏孝栋说,雷锋个子虽然不高,但圆圆的脸蛋、炯炯有神的双眼,却显得英姿勃勃,十分讨人喜欢。开始,他照着事先写好的稿子讲,但因辽河边风大,吹得稿子乱飞,他干脆脱稿演讲,自由地抒发他要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英勇杀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坚强决心。从那时起,雷锋就在全团干部战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被“挖”出的榜样雷锋
两封感谢信
“暴露”了默默助人的雷锋
雷锋正式入伍后,他在部队里乐于助人的事迹时有发生。“很多人都知道雷锋是位好同志,团里的领导也觉得雷锋与众不同,并多次在团里表扬他。但对这位新战士为什么有如此好的表现,并未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夏孝栋告诉记者,他们团虽然经常表扬雷锋,但对雷锋的先进事迹从没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和宣传,也没有将雷锋事迹提炼出“雷锋精神”的认识,更不用说将雷锋提升到“毛主席的好战士”、“劳动人民的好儿子”的高度。“那个时侯大家只认识到一点,雷锋是位乐于助人的好战士!”
“直到1960年八九月间,团政治处接到两封不同寻常的感谢信,才恍然大悟。”夏孝栋说。第一封是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党委办公室寄来的,信上说“你部战士雷锋,为了支援我们公社的建设,要把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二百元钱赠送给我们公社。我们谢绝了他的好意,让他把钱给家里邮去。可他说‘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我的钱就是给家里用的’。盛情难却,我们只得收下了一百元。雷锋同志这种热爱党、热爱集体的可贵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它成为鼓舞我们办好人民公社的精神食粮。希望部队领导能给予雷锋表彰奖励。”雷锋不仅在部队里做好事,平时还热心支持公社的建设。“当时,雷锋每月的固定工资只有6元钱,他能拿出200元钱支援公社,的确让人感动。”
另一封是辽宁市委寄来的。信上说“你部战士雷锋,听说我市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给我们写来了慰问信,还寄来了一百元钱。雷锋同志这种关心家乡,关心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带领全市人民战胜灾荒,重建家园。希望部队领导能给予雷锋表彰奖励。”
四十多场报告
让十万人知道了“雷锋式的好战士”
团里领导看了这两封来信,深受震撼,当即决定派宣传人员前往雷锋所在汽车连蹲点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找雷锋谈心,走访地方有关单位,挖掘出雷锋许多鲜为人知的先进事迹。团领导感动不已,当即决定,号召全团干部战士“人人都来学雷锋,做雷锋式的好战士”,很快在全团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雷锋的事迹,引起了军区工程兵党委和领导的高度重视。1960年11月3日,根据军区工程兵党委的安排,雷锋开始到军区工程兵所属部队作报告,先后在沈阳、大连、丹东、海城、辽阳、长春、通化等地作了四十多场报告,听众达10余万人。后来,雷锋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著名的忆苦典型。
三点要求
领导希望雷锋“健康成长”
随着新闻媒体和文学艺术界的介入,一篇篇宣传雷锋先进事迹的新闻和文学艺术作品见诸报端与杂志,雷锋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雷锋生前所在团党委担心雷锋在铺天盖地的赞扬声中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专门召开党委扩大会,讨论研究对雷锋的培养教育和宣传报道工作。“会上,政治委员韩万金对全体党委成员提出三点要求:第一,雷锋出在我们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雷锋这面旗帜高高举起来,让雷锋精神在我们团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第二,雷锋还很年轻,正在成长之中,我们要下大力、使大劲对他进行培养教育,让他健康地成长;第三,对雷锋的宣传报道一定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决不允许讲假话,搞假报道。”夏孝栋说在那次会议之后,党委分工由副政委刘家乐专门对雷锋进行帮助和教育。雷锋生前所在连党支部也分工由指导员高士祥负责对雷锋进行培养和帮助。
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于各大军区、解放军总政治部,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雷锋题词后,全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雷锋高潮,千百万青少年在学习雷锋的实践中茁壮成长。
出版的《雷锋日记》
除了改错别字内容不允许丝毫修改
雷锋因公殉职后不久,夏孝栋奉调到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连队担任副指导员。负责搜集、整理雷锋生前的资料,撰写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的新闻报道。雷锋事迹经报道后,引起了各地群众的关注。“那段时间,我给读者回信多达1576封。”夏老说,雷锋生前写的18本日记他都一一看到过。夏老曾两次参与过《雷锋日记》的摘抄整理工作。摘抄不是改编,除了修改个别错别字之外,内容是决不允许做丝毫修改的。
“从部队回来,很多人问我,雷锋真那么好?雷锋事迹是真的吗?雷锋日记是他自己写的吗?这样的质疑从未停止。既然我是他的战友,就注定这一辈子都有义务告诉人们真相。我只有高小文化,却逼着自己写出几十万的文字,发表570多篇文章。”在部队十七八年的学习雷锋、宣传雷锋活动中,夏孝栋深切地感受到,雷锋做的事都是人人可以做到,却又很难做到的小事。因为那些事情很容易做到,但前提是必须有一种忘却自我、全身心服务于人民的崇高精神。“模仿雷锋做一两件好事容易,但要像雷锋那样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就很不容易了!我觉得,人不只靠物质活着,更要靠精神的濡养。在有生之年,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追随雷锋同志的光辉足迹,宣传雷锋同志的崇高精神,让更多的人认识雷锋,走近雷锋,从而行动起来,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