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山楂树"引怀旧盘点70年代恋爱礼物 网友呼好便宜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3-22 09:58:02   来源:重庆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摘要:由李光洁、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山楂树之恋》正在江苏卫视热播,该剧从开播至今,剧中老三送给静秋的物品真是不胜枚举:有灯泡、钢笔、泳装、山楂果、冰糖、毛线、布料……而两人骑的自行车以及老三身上被汗水湿透的白汗衫,都仿佛是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在网上引起网友们对上世纪70年代爱情的集体怀旧。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多方采访到该剧导演李路、著名编剧王海鸰和一些50后观众,让他们共同回忆那个年代恋爱都送了哪些礼物,常去约会的地方又在哪里?

 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引发年轻网友集体怀旧

  父母们恋爱如此单纯

  送支钢笔 送张手帕

  约定牵手一生

  70年代 恋爱礼物

  编剧王海鸰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1953年出生的她对上世纪70年代的恋爱模式很有发言权。王海鸰说,那个年代的人谈恋爱都很含蓄,主要是用礼物和书信来传情,而恋人之间赠送礼物都很单一:一般男的花几元钱给女孩买纱巾、雪花膏,女孩则送男的手帕、自制鞋垫,恋人一起照张相都算奢侈消费。

  送支钢笔攒半年零花钱

  在上世纪70年代,口袋上别一支钢笔是知识分子的象征,买支好的钢笔或一个笔记本送给恋人是很多女性的选择。王海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说,那时候买个礼物送给恋人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一支钢笔可能就是攒了半年的零花钱,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才能买到的。

  送脸盆热水瓶最常见

  王海鸰说,那个年代自己在一个驻海岛的部队里,加上补贴一个月能拿到58元钱,而普通的工人工资一个月只有20来块钱,加上当时物资匮乏,年轻人没有过多的钱去玩浪漫,恋人之间赠送的礼物都是怎么实用怎么来,当时送搪瓷脸盆、热水瓶、枕巾是大多数恋人的首选。

  送手帕纱巾有区别

  看似相同的两样东西,其实差别很大。王海鸰说纱巾是上世纪70年代比较常见的礼物,一般是男性送女性。手帕的意义又不同,是女性送给男性的礼物,有些地方是代表女方对关系的确认。别看纱巾再普通不过,在那个年代也只有城市里才能买到。

  70年代 约会方式

  那个年代的恋爱活动是非常保守的,当时流行的是先结婚后恋爱,婚前男女恋人仅有的相处是和家人或者朋友在一起。王海鸰说,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人开始尝试公开的恋爱了,“他们也会逛街、压马路,只是不会牵着手,更不会搂搂抱抱。如果说那个年代的爱情是纯净的话,那其实也可以换个词来形容———压抑!”

  看电影———一部电影看几遍

  在那个文化生活非常匮乏的年代,看电影是难得的娱乐活动。王海鸰回忆,那时候的电影很少,而且题材单一,想去电影院浪漫的恋人们,只能重复的看相同的片子。不过,电影票很便宜,看场电影一般只花1毛钱。

  压马路———花几元钱也算血拼

  那时恋人逛街并不如现在的小年青这么潇洒,因为含蓄,他们其实很少选择逛街压马路,在没结婚前,两人走路都不敢靠得太近,只有彬彬有礼的散步、聊天而已。而且那时候可以买的东西也不多,逛街一般都是目的明确的行动。“有一年我去北京改电影剧本,在王府井买了一大堆东西,花了6块钱!”王海鸰说那个年代花6块钱逛街已经算是“血拼”了。

  吃馆子———最丰盛的就算小炒

  当年饭店很少,唯一的几家价格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消费的。当然,小食店还是不少的,可以吃包子、馄饨、小面之类的,记者采访的50后观众张先生回忆,当年重庆街边的小食店吃碗小面大概是8分钱,如果再丰盛点来个小炒,一餐的价格也不过一两元。

  导演李路:

  送礼物情意应在价值之上

  电视剧《山楂树之恋》的导演李路也是一位50后,为了将这部剧拍得更有年代感,李路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说自己把电视剧的颜色调得很冷,就好像翻一本泛黄的旧相册。而对于那个年代的恋爱方式,李路也有自己的一番领悟。

【 作者:  编辑: 徐珂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