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天地宽
通过学习讨论,河南形成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找到了“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为诸多难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全国传统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河南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到2020年实现1300亿斤的发展目标。照此计算,平均每年都要增产20多亿斤。在人多地紧的省情下,既要保粮,又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矛盾更加突出地摆在河南面前。
为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紧缺的一系列难题,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抓住主要矛盾,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努力推动资源管理与利用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农业部门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大中型灌区改造,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
截至目前,河南已连续13年实现土地“占补平衡”,使全省耕地稳定在1.2亿亩。“保红线”为粮食产量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在遭遇冬春连旱、秋季连阴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河南省粮食生产仍然实现了“八连增”,首次迈上1100亿斤的新台阶,全年粮食生产总产量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1.9%,连续6年超千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物价、支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难题,需要多管齐下,相辅相成。
一位干部说,没有大开放、大招商、大项目,快速崛起就是一句空话。开放招商被视为河南开放带动战略的“八策”之首和综合性战略举措,得以强力推进,经过一年多来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布局河南;62家央企签订的19项战略合作协议和130个重大合作项目纷纷落地中原;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5个;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1.4%,同比提高31.2个百分点。河南经济的外向度和带动力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拉动了经济增长、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加了社会就业。
与此同时,河南通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劳动技能培训服务,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通过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途径来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2011年,河南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4.1%,省内转移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千百万河南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
河南省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011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进一步加快;全省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281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6.3%;医保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3.8%和97%。为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河南还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