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梅州4月17日电 题:国家非遗广东五华提线木偶戏遭遇传承瓶颈
作者 杨草原 唐林珍 万自明
入选国家非遗项目、亮相世博会技惊四座、演出足迹遍及海内外,在一度沉寂后,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剧种广东五华提线木偶戏,近年来重回艺术舞台,风光再现。而五华木偶剧团团长李新贤开创的木偶书法表演,更是让木偶戏的表演达到了极限,堪称“天下一绝”。
近日,中新社记者特地前往、观赏李新贤的木偶书法表演。
小小的木偶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舞台,款款向观众点头致意,然后走近书写台,举手、握笔、蘸墨、运笔,不一会功夫,“天道酬勤”、“百花齐放”等遒劲有力的书法,便跃然于纸上,书写速度和效果几乎与常人无异,让人叹为观止。据了解,这种绝活,目前在中国国内仅有两人掌握。
能够掌握如此绝活,在别人看来是非常了不起,非常值得骄傲的。但在接受采访时,李新贤却总是眉头紧锁,不见一丝笑容。他表示,目前自己的心情比任何时候都焦虑。
“我一人表演得再出色又能怎样,现在都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投身木偶事业了,一般的木偶表演的传承都面临困局,更别说高难度的表演了。”李新贤说,他近60岁了,但目前还找不到能继承他一身绝活的人,“我现在几乎天天都在琢磨着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木偶戏,喜欢木偶戏,学习木偶戏表演。”
五华提线木偶戏又被称为“傀儡戏”或“悬丝戏”,是一种岭南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于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生旦文武共一箱,穿州过海走城乡。悲欢喜怒皆成戏,唱做翻爬自有腔。忠奸今古分声色,是非美丑善铺张。手口随心提拉扯,痛快淋漓演一场。”这首诗是五华提线木偶戏艺术形态和表演特色的生动写照。2008年6月,五华提线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李新贤于2006年接任广东五华木偶剧团团长,他先后招聘了三批人,但有两批已经全离开了,剩下一批人目前也还不知道能否留得住。无奈之下,李新贤不得不把并不喜欢木偶戏表演的儿子拉进剧团,“我现在是逼着他学,希望有一天他能真正爱上木偶戏表演,更希望他能继承我的技艺。”
五华木偶剧团自成立以来,排练了一百多部剧目,每年演出数百场,足迹遍及海内外。《水漫金山》、《化子进城》、《庆丰收》、《大闹天宫》、《木偶书法》等剧目或被录成电视剧,或被拍成电影,或被制作成纪录片,在海内外有关电视台播放。五华因此获得了“木偶之乡”美誉。
近年来,在李新贤团长的带领下,五华木偶戏的表演增加了许多高难度技艺,如舞狮、拉二胡、吹哨呐、耍扇、拔剑、射箭、翻筋斗、喷火、书法等,达到了“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艺术效果。然而掌握这些表演技艺的人屈指可数,而且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