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孔雀从动物园飞入居民花园 园方称系主动放飞

2012-04-17 14:40:00 来源: 华龙网 
字号  

昨日,九龙坡区桃源佳景,两只孔雀正在屋顶花园“闲逛”。 记者 张永波 摄

  重庆动物园两只高傲、美丽的雌性孔雀飞走了。人们都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但那都成了浮云,这两只孔雀一路向北,飞上15层高的居民楼,栖息在市民龙女士家的屋顶花园中。龙女士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在天涯重庆发帖求助。昨日,重庆动物园工作人员获悉该情况后,立即展开了“抓捕行动”,但没有成功,最终孔雀俩姐妹还是飞走了。重庆动物园负责人殷毓中对此表示,孔雀并不是逃走的,“是工作人员主动把孔雀放飞的,让孔雀们能够自由进出自己的家。“而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因为鸟语林的网年久破损,孔雀从破洞处飞走的。

  我家屋顶飞来孔雀

  4月15日,网友“NMW2012”在天涯社区中上传了两张图片。图片显示,两只孔雀安静的站立在一屋顶花园的雨棚上鸟瞰动物园。“飞来了小鸟并不稀奇,但飞来的是两只孔雀”,这让网友顿感震惊。据网友“NMW2012”介绍,照片是在自己家的屋顶花园拍的。不少网友回帖表示:应该立即联系动物园,请工作人员将孔雀捕捉回去。

  孔雀在市民家过周末

  昨日下午,记者赶到发帖者龙女士的家中,在屋顶花园里看到了这两只孔雀。龙女士介绍,这两只孔雀是上周六早上发现的。“我到屋顶浇花时,它们两个就停在雨棚上,看见我上来也没有飞走,好像并不怕人的样子”。龙女士称,当天她就尝试联系动物园,但因周末动物园无人接听电话,所以就只有把两只孔雀养在了花园里。“周末两天都是喂了些玉米粒、大米和青菜叶子,因为不懂也不敢喂多”。记者发现,站在龙女士家的屋顶花园,楼下就是动物园,而龙女士的屋顶花园处于动物园的北方。

  机关用尽 捕捉仍失败

  昨日15:00,5名闻讯赶来的动物园工作人员试图对孔雀实施“抓捕”。一位参与“抓捕行动”的现场工作人员称,这是两只雌性的蓝孔雀,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估计是从动物园的鸟语林飞出来的,鸟语林上方的网从2001年左右开始使用,十年时间难免有破损,这两只孔雀可能就是从破损的地方飞出的。

  招数1:引雀出洞

  “抓捕行动”一上来就遇到了难题。原本准备的大型捕网,却因为屋顶花园树木太多,两只孔雀藏匿其中,让捕网完全派不上用场,不得不临时指定其他方案。而此时,两只孔雀站在屋顶花园的围栏上,若无其事的看风景,对工作人员的着急丝毫不感兴趣。

  有工作人员往它们身后投撒玉米粒,想以此吸引孔雀的注意力。果然,一只孔雀听见身后有东西落地的声音就回转身来面对工作人员,此时工作人员猫着腰并加快了投撒玉米粒的频率。这只孔雀禁不住诱惑,跳下围栏开始觅食,此刻,它距最近的一位工作人员只有1米左右。工作人员看见机会来了,正准备扑住这只孔雀时,谁知它扑腾了几下翅膀,又飞上了之前的围栏,继续骄傲的望着远方。

  招数2:围追堵截

  同样的招数没法用第二次,任凭玉米粒撒的频率多高,孔雀都不理睬。五名工作人员这下终于动真格的了。两人手持长棍在孔雀右边驱赶,第三名工作人员仍孜孜不倦地在投撒玉米粒,另外两人在左边时刻准备对孔雀进行捉捕。然而,一只孔雀见状,毫不犹豫地煽动翅膀,向空旷的动物园苗圃方向飞走,另一只孔雀在短暂围观后,也跟随着飞走了。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又追赶到动物园苗圃,但大家在围墙边、草丛中、大树上搜索一圈后,也没有找到蛛丝马迹。16:30,搜捕孔雀行动宣告失败。

  回应

  动物园:

  一般3天就会飞回来

  昨日,重庆市动物园负责人殷毓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孔雀飞出鸟语林并不是因破损的网给它们制造了逃走的机会,而是工作人员主动把孔雀放飞的。主动放飞孔雀从年初就开始实行了,也将一直持续下去。鸟类是一种害怕与人类接触的动物,放飞能让它们更接近自然更贴近人类,也能让它们慢慢的适应有人类存在的一个生存环境。

  “到目前为止已经放飞过十几只蓝孔雀了,孔雀们也很听话,只要在外面飞累了它们就会自己找回家”,殷毓中介绍,不出意外的话,它们一般在外面逗留3天左右就会飞回来,工作人员也专门为它们开了一个进出口方便它们进去,所以并不担心它们飞不见。同时,为了保护好动物的生命安全,工作人员也会尽快修补好出现破损的网。

  殷毓中对联系动物园的市民表示感谢,并希望当市民发现在户外的孔雀有危险时,及时和动物园工作人员联系,避免孔雀受到伤害。

  意见

  放它出去,等它回来,

  这不保险

  孔雀若被人捕获,回不来了怎么办?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咨询了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副教授,他表示,一般敞放的动物以水禽居多,动物园以敞放的形式让陆地动物和人类近距离接触,虽然可行的,但范围都是在动物园内的露天地区撑起一个天网的可控情况下。如果放飞出可控范围,就不保险了。(重庆商报 王璐瑶 王姿又)

[作者:姚培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