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7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发署名文章说,有关中国赴日游客人数和消费情况的信息,频频出现在日本的各种统计报告中,充分体现出中国游客对于今天的日本是何等重要。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赴日中国游客的消费水平已成为日本商业业绩的晴雨表。而笔者认为,日本不应把眼光紧盯在中国游客的消费额上,在关注人数变化的同时,更应该及时分析这一游客群体的结构变化和需求变化。
|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观光厅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赴日外国游客整体消费额为8135亿日元。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这一数字比上年同期减少近三成。但与此同时,日本观光厅在这份调查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中国游客的“贡献率”——中国游客人均消费18.8万日元,在所有旅日外国游人中,中国大陆游客的消费总额最高,达到了1964亿日元,约占外国游客整体消费额的四分之一。
而日本观光厅公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虽然2012年中国农历春节提前到1月份致使2月份赴日中国游客减少,日本全国百货店涉外销售额方面却出现了41.5%的超大降幅。同时,3月份赴日中国游客人数达到了13万300人,刷新了历年来的同期历史纪录。
此外,今年4月,山梨县相关部门介绍,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前往富士山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锐减了47%。但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预定了富士山旅游行程的中国游客数量迅速回升。在全年到访富士山的外国旅游者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旅游者数量仍最多,人数为4万9800人。
像这样有关中国赴日游客人数和消费情况的信息,频频出现在日本的各种统计报告中,充分体现出中国游客对于今天的日本是何等重要。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赴日中国游客的消费水平已成为日本商业业绩的晴雨表,中国观光客已成为促进日本灾后经济复苏和实现整个“观光立国”策略的重要支柱。
日本观光厅的调查报告还显示,目前,中国游客中首次赴日的达半数以上,而且旅游目的地多集中在东京、大阪和京都等地。因此,如何吸引中国回头客,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前往东日本大地震的重灾区岩手、宫城和福岛三县,是日本各旅游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想要完成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日本不应把眼光紧盯在中国游客的消费额上,在关注人数变化的同时,更应该及时分析这一游客群体的结构变化和需求变化。
首先,“70后”已成为今天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80后”陆续迈进而立之年,处于“奔三”行列的“90后”也相继步入社会。阿童木、哆啦A梦、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日本卡通形象,《圣斗士》、《海贼王》、《七龙珠》等日本漫画,陪伴这些人度过了童年。日立、松下、三洋、丰田等“日本制造”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成长。电视、广播、纸媒以及在日华人的口口相传都让他们对日本的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在这些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后,赴日游成为他们目睹日本社会的大好机会。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日本对中国游客签证政策的逐渐放宽,这些“70后”、“80后”、“90后”将成为中国人赴日旅游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人赴日个人旅游签证限制由15天延长至30天,以及多次往返签证的实现,使中国游客赴日观光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滞留时间的延长使不少人在到达目的地后,不再急于到商店消费购物,而是先赶赴景区享受愉悦的心情。在今年4月樱花绽放的时节,一群中国游客下飞机后将赏樱圣地——东京的上野公园当作旅行的第一站。不仅如此,春天赏樱花,夏天玩冲绳,秋天观枫叶,冬天去滑雪,已然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理想中的日本旅游计划。
最后,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中国人走出国门机会的增多,中国游客也变得更加聪明了,中国游客赴海外观光游玩的取向更加多元化,消费方式和模式已经有所转变,盲目消费的状况也有所收敛。日本关西经济产业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游客希望参观日本工厂。在20~30岁的中国年轻游客中,近七成人关心日本食品加工业,现代工艺和传统工业品制造业则分居二三位。此外,中国游客对日本的环境产业很感兴趣。
由上述现象可以看出,中国游客的观光取向已从购物消费转变为文化消费。日本相关部门应该紧密关注这些变化,应势而动。只有适应这种需求,不断开拓出更具日本文化内涵的旅游观光资源,才能实现“观光立国”策略的可持续发展。(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