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避事平生耻”,这是一句古话,其意大致是为官从政应在其位谋其政,以敷衍塞责、怕事躲事为耻。如果把“官”当作一种职业,把“事”理解为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这句话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也是适用的。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勇于任事、敢于担责而不一味避事、无所作为的意识和境界。
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干事;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这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基本观点。应当说,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较大的抱负,十分珍惜和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想干出一番事业和成绩来,不甘于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但也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其位而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难事推他人,无所作为,逃避责任。这样的领导干部虽然只是少数,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为什么会出现为官不任事、从政不履责的现象?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不愿意承担责任。为官从政、干事创业,同时意味着承担了一种义务、一份责任,职位越高、干事越多,责任也就越大。而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不担或少担责任,有的领导干部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来开展工作。二是怕“得罪人”、“丢选票”。管理是领导干部承担的重要职责和事务。进行管理,就必然要触及矛盾和问题,就有可能“得罪人”、“丢选票”。为了为升迁等奠定“良好基础”,有的领导干部就对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求得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三是心态失衡、情绪消极。有的领导干部在福利待遇和进退留转等问题上缺乏正确态度,一旦不能遂愿,便心理失衡、心灰意冷,以消极态度来对待工作,少作为甚至不作为。
为人处世不能没有责任心,为官从政必须具有责任感,这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而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责任心和责任感,不仅关乎个人得失,更关乎地方发展、百姓福祉。领导干部责任心和责任感不强乃至缺失,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为了不担或少担责任而“避事”,结果必然是错失良机、延误发展,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在当今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这样的庸官越来越不合时宜,越来越不受欢迎。而随着问责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其日子也一定越来越不好过。
勇于任事与不避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需要具有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的精神。因为勇于任事就是勇于解决矛盾和问题,而解决矛盾和问题常常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甚至会生出一些“事”来。尤其是利益盘根错节的地方,影响矛盾解决的因素很多;久拖不决、积重难返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甚大。如果没有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的精神,是难以做到迎难而上的,也是解决不了矛盾和问题的。回避矛盾和问题,虽然可以求得一时太平、不“得罪”少数人,但往往会耽误工作和事业,从而“得罪”大多数人。
是勇于任事还是怕事躲事,实际上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特别是事业观、工作观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视党和人民的事业重如山,视个人的名利得失淡于水。这样,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断取得新业绩、开创新局面、推动新发展,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拥护。张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