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它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中统五年(1264年)改名“上都”,又名“上京”、“滦京”,是帝后避暑的地方。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1956年和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大学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
当地时间2012年6月29日18时23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经达到42项。
元上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它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中统五年(1264年)改名“上都”,又名“上京”、“滦京”,是帝后避暑的地方。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1956年和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大学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
基于元上都遗址成功申遗之际,环球网历史频道特地为大家整合了相关历史、风貌以及文物,让我们先感受一下它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