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受困于分数枷锁 中国教育何时打开“绿色通道”

2012-07-05 15:18:00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从“拘于一格”到“不拘一格”

  中国教育何时打开“绿色通道”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钱学森之问”,多数人只关注高等教育,却忽略了基础教育。一方面,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有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窒息了;另一方面,发现了拔尖人才,却没有通道和大学相衔接而被耽误。这两者,都会让人黯然神伤。

  “教育无禁区,一定要打开分数枷锁”

  不能既想搞创新人才培养,又去应付高考或者所谓的自主招生

  “越到高二年级,我就越紧张。”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成立后的首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联合培养创新人才”会议上,北京某名校校长道出了自己的担心。那是一群实验班的孩子,一群对某一领域有着痴迷兴趣,具有超常的能力和潜质的孩子。

  “他们根本不是为考试而教的,将来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考试。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在这个实验班,知识的教学降到了最低,没有习题课,没有巩固课,考试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但这是一种与现在的考试无法对接的教学模式。现在,这个实验班的情形是:大部分孩子都已经瞄准了国外大学。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都是鼓励他们到国外去找出路,没有办法。”该校长坦言,“如果我们的大学可以招收这样的学生,但进入大学后,我们的教授怎么样评价这样的学生?教课老师看到这个学生可能考试成绩不好,不善于考试,那他怎么评价?”这就是高中面临的瓶颈问题,也是高中校长最纠结的问题。

  但出去了就好吗?写了无数封推荐信,推荐国内优秀的高中生出国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的感觉却是遗憾与后悔:“我觉得我把他们耽误了。在国内,我们会捧着他们;到国外后,极度的生理心理孤独、寂寞让他们找不着北。这千挑万选出来的孩子都出国了,出现这样的结局,这不是白折腾吗?”

  然而,谁都清楚:高考,是横亘在探路者面前的一座大山;分数,是不可更改的考量标准。有多少探索在高考面前戛然而止?即便是自主招生,高校前行的每一步也都是谨慎、艰难。

  “教育无禁区,一定要打开枷锁!不能既想搞创新人才培养,又去应付高考或者所谓的自主招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曾表示,希望打破教育体系的各阶段之间的分割,将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方式向中学延伸,开通高中—大学“直通车”。

  这也正是中学校长所期望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总体设计,单靠某个特定的阶段是不成的。“比如说优质的中学和若干小学建立联系,名牌大学和若干中学建立合作关系,让他们的资源共享,阶梯培养,我相信事情会比现在好得多。”吴颖民说。

[作者:马学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