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在京展出的著名裸体雕塑“大卫·阿波罗”时,以马赛克遮住雕塑的敏感部位,引发热议。前天下午,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新闻官表示,央视或是为保护最敏感的观众群体,可以理解。至于为何考虑为雕像打马赛克,央视未给出官方解释。记者就此事采访央视新闻频道宣传人员时,对方未对此事进行回应,“这是一个普通的新闻报道,我未得到授权对此进行回应。”
现场调查
市民观展未感不妥
前天中午,国家博物馆北16展厅外,近40位参观者正排队等候进入展厅。参加完高考的天津艺术类考生小杨说,“听说《大卫·阿波罗》展出,难得与大师作品亲密接触,就趁着暑期来京一睹为快”。
对于马赛克风波,小杨说,“难以理解,在东西方文化加速交流、融合的时代,此举难免让人觉得国人思想封闭”。
《大卫·阿波罗》雕像前,张女士正给11岁的儿子介绍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看展的同时介绍作品,可以让孩子形象地了解那段神话”。听说央视播此雕像打上马赛克,张女士称,“儿子的学校也会开设两性教育的课程,大方接受并欣赏西方雕塑美,本是件好事儿,‘马赛克’实属多此一举”。
国家博物馆方面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迄今为止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反映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内容的专题展览,也是意大利送往国外的高水准的“文艺复兴”展,有些展品是首次离开意大利。展览展品的保险总价高达3亿欧元,是国博百年历史上引进展览中展品价值最高的国际交流展。
此外,还有部分媒体误传央视播出的马赛克画面为著名雕塑《大卫》。对此,国家博物馆方面表示,参展作品为《大卫·阿波罗》。
意方回应
尊重感谢央视报道
前天下午,意大利驻华使馆新闻官表示,雕像的隐私部位被打马赛克,或许是中央电视台为保护最敏感的观众群体所作出的选择,“我们对此表示尊重,也很感谢他们的报道”。
新闻官介绍,此次展览的举办,经意中双方多年准备,可让国家博物馆的各个年龄段的参观者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世界艺术史上最高形式表达的经典之作,属于第一个“完全意大利模式”在意大利国土之外呈现,将在国家博物馆展览整10个月。
此后,位于罗马的威尼斯宫国家博物馆也将提供类似的展览空间,以展示中国的文化作品。
档案
此“大卫”非彼大卫
大卫·阿波罗:《大卫·阿波罗》是米开朗琪罗的著名雕塑作品。题材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阿波罗。阿波罗是希腊神话十二主神之一,是主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之子,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哥哥,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米开朗琪罗的这件作品所刻画的阿波罗严谨封闭,严守古希腊的美学观和规范,追求完美无缺的理想美。
大卫:《大卫》是一座立像,高5.5公尺,是在一块被人损坏过、没有雕刻家再敢于动手的、闲置了近半个世纪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开朗琪罗刀下的大卫是一个充满着旺盛生命力,有着必胜信念的健与美的英雄形象。1501年,米开朗琪罗秋天开始创作,至1504年完成。在佛罗伦萨,这座雕塑一共有三个,原作被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中。
对话专家
马赛克或不代表央视整体立场
记者:您赞同央视打马赛克的处理方式吗?
蔡志松(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不建议媒体对作品打马赛克。大卫·阿波罗雕像作为一件艺术品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媒体播出应该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品所表达的思想。
记者:打马赛克是否会影响观众对大卫·阿波罗雕塑的理解?
蔡志松:会有影响。大卫·阿波罗是最鲜明展示兴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之一。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打马赛克有碍于人们对雕塑的理解,会和此次作品展有所矛盾。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裸露只是大卫·阿波罗传达英雄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
记者:该新闻一出就引起了网友热议,央视撤销马赛克是否意味着,对西方艺术从排斥到包容的转变?
蔡志松:之前打马赛克可能仅仅是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不代表央视的整体立场,而央视将其撤销也是受众人热议影响,是一种转变,但二者仍会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