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们印象中长髯飘飘、仙风道骨的老中医形象不同,眼前的张碧波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子,一点也看不出他身怀奇术。
在诊所的显眼位置,挂着他和自己的恩师——曾给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治过病的国医大师赵清理的合影,张碧波是这位大师的关门弟子。
少言寡语的张碧波在诊床间往来穿梭,在对症的穴位下针、轻捻、艾灸……忙得不可开交。
想要与他交谈,需要长久地等待,而对话又会时不时地被打断——他要给新来的患者下针。我们的访谈,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针灸和汤药是支撑中医的框架
郑州晚报:中医针灸的历史有多长?它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张碧波:针灸具体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是根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黄帝内经》的记载,针灸可能在人类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它将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节、五官七窍联系起来,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全身各部发生病变,都会影响经络的功能,针灸的原理就是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抵御病毒,增强免疫力。
你来看看诊所门口的这副对联,“针通百脉扶正气,灸调气血祛顽疾”,这是对针灸作用的概括描述。
郑州晚报:您治病为什么多用针灸,很少使用药物?
张碧波:其实中医的针灸和药物应该是并重的,在古代社会,中医都是针药并用的。我们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其中的一半《灵枢经》主要就是讲针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