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北京水务局:暴雨显基础设施薄弱 防汛机制待完善

2012-07-23 03:44:00 来源: 新京报 
字号  

    7月21日,一场特大暴雨袭京,广渠门桥附近,道路积水严重,路人和车辆都被拦在一片“汪洋”前。新京报记者 谢家燕 摄

  在“7·21”特大暴雨中,多个下沉式立交桥发生严重积水。昨日,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坦言,在应对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薄弱、防汛指挥的运行机制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昨日,北京排水集团副总经理郑江表示,目前北京的排水标准还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标准比较低。在城区78个下沉式桥区的雨水泵站中,有一半以上为一年一遇,仅能抵抗每小时30毫米的降雨。

  今年5月,市规划委公布了《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大幅提高了雨水管渠的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级别最低也必须是3年一遇,重要地区、重要道路为5年一遇,特别重要地区、特别重要道路为10年一遇。

  目前,排水集团正在根据新的排水标准对北京下沉式立交桥的泵站进行改造,目标是在2015年前,让这78座下沉式立交桥泵站能够应对5年一遇的雨情,相当于雨量60毫米左右。此外,将采用建设蓄水池、客水分流系统等,使得桥区整体的防汛能力达到10年一遇,也就是能够抵御每小时70毫米的暴雨。

  针对此次暴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昨日,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坦言,在应对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标准不高;其次,防汛指挥的运行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防汛减灾知识的普及有待提高,社会动员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 专家观点

  实现新标准需渐进过程

  “标准已经够用了,关键是要实现标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原主任工程师段昌和认为,新标准提出来之后,到真正实现这个高标准,有个逐渐建设的过程。

  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明英认为,对于城市防洪标准而言,不可能无限地高,重要的是,在城市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加强预防、预案和抢险救灾。如当一个地方出现积水断路的时候,如果能有人尽早报警,或有人值班提醒,或平时加强对人们的安全教育,以及加强现场的疏导和指挥,开车的人可能就可以停驶,避免驶入低洼地发生事故。

  五问暴雨应急

  能否通过短信发布暴雨预警?

  21日,北京市气象部门连发5次暴雨预警,然而不少网友认为,气象部门发布预警渠道过少。为此,呼吁政府可通过短信方式将预警送达所有市民,提醒人们减少外出。

  A: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表示,这次的暴雨预警,气象部门在发送给各个部门的同时,也对公众进行了发布,渠道包括网络、手机、电视、广播、街道显示屏等。“短信只是传输手段的一种,不能完全指望短信。”曲晓波表示,气象部门有短信终端发送渠道,但是北京有2000万常住人口,95%以上拥有手机,发送短信的基站却十分有限,而且人口特别集中,很可能都集中在一个基站覆盖范围内。联通曾经帮气象部门做过测试,一条短信出去之后,一秒钟最快能发出去400条,按照这个速度,全市市民都收到短信要很长时间,如果接收到短信的时候灾害天气已经结束了,预警也就没有意义了。

  公交地铁可否延长运营时间?

  前日暴雨,不少私家车水中抛锚,部分市民被困在雨里,出租车难打,公交、地铁又已经收车。对此,有网友提出,遭遇极端天气时,公交和地铁能否延长运营时间?

  A:交通方面专家、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江燕表示,地铁夜间需要有时间对设备、车辆等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第二天白天的行车安全。如果延长运营时间,可能会对第二天早上的运营有一定影响,“当然奥运期间也有过这种延时运营模式。”

  王江燕说,像前日的暴雨,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地铁全路网延长运营,毕竟只是属于特殊情况,公交的情况也可以如此。极端天气下,交通部门、地铁、公交都有应急预案,像这种延长运营时间的建议可以提给交通部门,做进应急预案里,下次再遇到极端天气有大批乘客滞留在外,就可以相应启动。

  机场高速能否暂时免费通行?

  前日,一些私家车主自发义务前往首都机场接送滞留旅客。有网友称,在机场高速收费站,车辆大排长龙。网友呼吁,在此情况下高速能否实行免费通行,以减少拥堵。

  A:王江燕表示,遇极端天气,机场高速收费站大量滞留车辆的时候,考虑免费通行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车辆可以快速进出收费站到机场接人,还可以避免拥堵。

  但王江燕说,如果机场高速收费站选择免费放行,就涉及企业和政府如何结算的问题。双方应该有一个协议,比如遇到什么情况可以免费放行,怎么补偿等。否则企业为了避免受经济损失,继续收费也正常。

  据了解,在今年端午节,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当高速路出现进、出京车辆高峰时,特别是当收费站前拥堵车辆过多时,采取车辆免费通行的措施。

  公共场所可否开放接纳群众?

  一场暴雨,众多市民被困在路上,部分人只能在大雨里淋着。有市民感叹,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附近的商场、宾馆等场所能否对人们敞开大门,让大家暂时避雨?

  A: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专家、人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表示,在极端情况下,开放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对商家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形象的商机。比如东京大地震后,由于交通中断,很多人被困,这种情况下就有不少商店开放了厕所,并提供饮用水等。不过,毛寿龙也提出,公共场所应急接纳群众可能会面临失序的问题,还牵扯到安全、责任等问题。

  一家大型商场人士认为,开放场所,意味着要延长营业时间和安保、销售人员的工作时间,商场就需要提前做各种准备。如果政府部门或商业协会能在突发状况来临之前倡导一下,商业机构一般都会响应服务消费者。

  大型活动是否应该临时取消?

  前天,恰逢北京国安对杭州绿城的球赛在工体开踢,萧敬腾演唱会在五棵松开唱。不少人因交通状况未能抵达现场,而抵达的人在散场后,如何回家也成了问题。

  A:毛寿龙认为,对于偶然发生的突发灾难天气是否应建立类似的规则,是需要政府研究和考虑的问题。因为一些活动和运动即便在室内开展,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也会面临结束后的交通问题。不过,毛寿龙认为,建立这样的规则并不容易。一方面,预报和预警是否保证准确;另外,可能会有发生灾害预警时,已经来不及、通知不到市民的情况。据他了解,按照国外的惯例,在发生恐怖事件、火灾等情况下,大型活动是会取消的,但气象问题似乎没有这样的一定之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饶沛 金煜 汤旸 温薷 廖爱玲

[作者:官志雄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