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立水桥地区积水严重,许多车辆浸泡在水中无法行驶。新华社记者张宇摄
相比城市的爆炸式发展,排水管网的建设有点“跟不上”节奏
一连串的暴雨,发出了明确的警示。有关方面已采取行动。
今年5月,北京市规划委公布了《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大幅提高了雨水管渠的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级别最低也必须是3年一遇,重要地区、重要道路为5年一遇,特别重要地区、特别重要道路为10年一遇。
目前,排水集团正在根据新的排水标准对北京下沉式立交桥的泵站进行改造,力争在2015年前,让这78座下沉式立交桥泵站能够应对5年一遇的雨情,相当于雨量60毫米左右。此外,将采用建设蓄水池、客水分流系统等,使得桥区整体的防汛能力达到10年一遇,即抵御每小时70毫米的暴雨。
除了提高标准,加强日常维护也十分紧迫。管网的日常管理也有隐忧,据了解,大街上的部分垃圾如石头、塑料袋等,顺着雨水淤积在排水沟里,有时甚至绞坏了水泵的扇叶。北京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排水系统就像一张大网,一个积水点的产生,暴露的是一个区域的问题。
专家认为,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提高标准同样重要。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看来,中国的排水系统设计相对落后,人才培养亟待加强。他建议,应采用电脑模型运算,细化计量,设定排水方案,而非仅凭经验,要对雨水排放系统做长远规划,提高协调性。
相比城市的爆炸式发展,排水管网的建设有点“跟不上”节奏。
中科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表示,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难以满足供排水系统升级,此外,由于分属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管理,地下空间缺乏统一而协调的规划、建设。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明确责任,整合力量,改建排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