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广东省解决农村垃圾问题有了明确时间表

2012-07-24 09:46: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安塘街设在国道边用于转运各村垃圾的垃圾斗。云安县横洞村还投入数万元建设了村里的垃圾焚烧炉。 下白村的垃圾屋。

  全省启动“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一个月后,广受关注的解决“垃圾围村”问题再度发力。

  上周二,省政府跟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签订了2012年至2014年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责任书,要求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城乡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全覆盖,实现全省城乡垃圾处理“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这意味着我省解决农村垃圾问题有了明确时间表,责任开始落实到各地。

  为达到这个目标,“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一再明确要在全省推广。而这个模式在经济并不发达,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区市云浮,早在两年前已开始实行。

  在先行先试过程中,当地干部群众是如何坚持下来,从基层到地市层层铺开并行之有效的呢?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云浮市云城区安塘街下白村、思劳镇城村以及云安县横洞村等多个村镇,带您揭秘“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现实样本。

  户收集、村集中▶▷建垃圾屋聘清运人员垃圾收运可及时提醒

  在云城区安塘街下白村,池水清澈、绿树掩映,整洁井然的村道甚至难觅枯叶与纸屑。

  安塘街下白村村委会书记陈光祥笑称,“以前有时领导来视察,总要全村突击大扫除一番,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之后,无论什么时候来视察,我们都相当‘淡定’。”

  其实,村民们对两三年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境况还记忆犹新,“村口垃圾成山,甚至余泥、旧家具也直接倾倒,门前的池塘飘着死鸡死鸭和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又臭又脏”。

  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记者追踪下白村民陈炳和一家的垃圾流向,还原了农户垃圾从收集到无害化处理的整个链条。

  早上8点,陈炳和刚送完小孩上学,就开始着手处理积累了一天的生活垃圾。昨晚饭后的菜渣鱼骨等厨余垃圾早已打包好,剩下的就是将屋里打扫一遍,把树叶纸屑等垃圾收集在一起。

  拎着一包一桶,陈炳和出了门。走几十米,到了路边一个低矮的白色小屋,垃圾就投了进去。

  整条下白村,有9座这样的垃圾屋,全部编上号码便于归档管理,沿着村道几乎每隔一两百米就有一座。而这些不起眼的垃圾屋也成为支撑起“户收集”的关键。

  为了避免垃圾臭味扰民,平时垃圾屋门上都拴着一把小锁,“钥匙只有垃圾清运人员才有,村民只需要把垃圾从旁边的窗口丢进去。平日窗户掩着,即使是住在垃圾屋周边的村民也闻不到异味。”陈光祥说。

  到了9点,村里的垃圾清运员陈志佳推着一辆两轮垃圾车,开始逐个“拜访”垃圾屋,并将内里的垃圾清运上车。目的地则是村外街道指定的垃圾中转站。“为了不错过街道的运输时间,清运必须在中午12点前完成,而选择9点开始清理则是为了避开村民上学上班的高峰时间”。

  就这样,垃圾产生还不到24小时,就被“请”出了下白村。

  记者注意到,整套流程已经写进了该村的《垃圾管理制度》,而每个垃圾屋上都贴有“下白村垃圾清运人员电话”,一方面村民可以监督提醒清运员及时清运,确保垃圾逗留不超过一天;另一方面,如果村里搞大型餐宴、聚会这种垃圾产生量多的情况,村民可以联系清运员上门清运。

  镇转运、县处理▶▷分片汇合转运后大部分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

  陈炳和家的生活垃圾从村里的垃圾屋被集中清走之后,要到一个中转站短暂“汇合”,也就是简称的“镇(街)转运”。

  在石材商铺林立的国道324线旁边,大概每一公里就有一个中转垃圾斗,约两三平方米大小,一米多深,在垃圾斗安置的地方铺设了斜面方便各村的清运车倾倒。

  记者跟着陈志佳的垃圾车来到这里时,张着“大口”的铁制垃圾斗已经被各村的垃圾喂得七七八八。“我们安塘街在国道324线和夏小线安塘段布局了10个垃圾斗,用于分片收集各个村的垃圾”,安塘街道党工委书记莫伍科介绍。

  垃圾在这一个个小型“中转站”短暂停留后,街道垃圾清运车就呼呼驶来,由街道统一将运往位于云浮市的麻鸡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实现最后的“县处理”。

  30分钟后,记者就尾随垃圾车来到了云浮市垃圾无害化填埋场,虽然填埋作业时仍难掩臭味,但由于该厂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地下的垃圾液有防渗透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每天填埋作业完成后覆盖上土灰即可抑制臭味散发。随着碾压机器鸣响,工人开始作业,一车垃圾先是被铺平,再被压缩成一团,然后被泥土覆盖,记者也目睹了陈炳和家的垃圾最终在这里“长眠”。

  据了解,这个垃圾场库容达226.98万立方米,可填埋垃圾153.7万吨,预计能使用21年,目前仅开发了第一期,每天需要处理周边半径30公里以内共计约170吨的城乡生活垃圾。而一些离国道较远的村庄,则按照就近处理的原则,将垃圾清运到其余的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

  就这样,农村垃圾走完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整个流程。到今年上半年,仅安塘街就实现全街垃圾清运率、处理率达80%。而整个云浮从2010年至今已购置垃圾收集车(含手车)525辆,设置垃圾桶(池、屋)5082个,建垃圾临时存放点1595个,每日收集并清运垃圾538吨,覆盖村庄3912个、垃圾处理率54%。

  “未来三年,我们还按照城区垃圾压缩站的标准,规划新建52个镇级垃圾转运压缩站。使垃圾进入‘县处理’环节前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提高清运效率,2013年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到80%以上。”分管农村垃圾处理的云浮市住建局党组成员黎朝南介绍说。

  经济欠发达为何农村垃圾处理领先?

  ■分析

  云浮为何能在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中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许多地方在垃圾处理时总是嗷嗷待哺的经费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均衡,云浮市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办法切入,令推广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能迅速全面展开,逐步推进。为解决资金瓶颈,云浮市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即:市财政、县(市、区)财政扶持一点,镇政府出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款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2010年以来,云浮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项目共投入资金4573万元,其中政府投入2430万元,群众自筹2143万元,两者几乎对半。当中“以奖代补”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做得越多,补贴额也会更多”黎朝南说。

  采访中,云安县石城镇横洞村村长张秀泉就坦言,“以奖代补”帮助他们落实了农村清洁工程所必须的配套基础设施。“原本造价1600元/个的垃圾池,可以得到县财政600元/个的补助;垃圾桶和垃圾手推车,县补助额也占一半,这大大减少了自筹的资金压力。”

  而云安县卫生局的陈国耀则介绍,“县每季度都会对各镇进行抽查考核,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给予不同的补助金额。”

  ■纵深

  全省推广资金与硬件是难题

  目前,“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正在全省6个县(市)进行试点。从试点效果来看颇让人欣慰。但是在硬件设施建设以及资金等方面来看,这种垃圾收运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云浮仅有位于云城区一个无害化填埋场,供城区和云安县的邻近几个村镇使用。但云安县最远的一个镇离这个填埋场有70公里,只能统一收集,就地填埋。”陈国耀说。

  这种困境从全省来看更为突出,虽然刚刚出台的《全面推进我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行动计划》要求,到今年底,珠三角所有县(市)至少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到2013年底全省所有县(市)都实现一县一场。但由于垃圾处理场的服务半径大约仅有30公里,显然在很多县(市)所需要的处理场远超过一座。

  此外,在“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模式的推进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何来?财政补助是一方面,但政府大包大揽也不现实。

  不过,本着“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从2002年起,广东开始在全省设市城市范围内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其全额用于垃圾处理,为垃圾处理的资金需求开辟了一大来源。省有关部门最近也透露,生活垃圾处理费要积极向乡镇延伸。

  不过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在实施中尚有诸多障碍,截至去年底,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虽然城区都已开征垃圾处理费,但全省67个县(市)中仅有31个已经开征。而去年全省垃圾处理费的实际征收总额仅20亿元,相对于几百亿的资金需求,还是杯水车薪。

  分管垃圾处理工作的副省长许瑞生强调,各地要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县(市)无害化处理场、镇转运站、村收集点等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和设施运营费用也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目前广东也鼓励镇、村多渠道筹集资金,比如通过“一事一议”收取保洁费用,争取当地乡贤捐赠和企业资助,有条件的村可以从村集体收入中解决卫生保洁费用。(记者 谢庆裕 陈清浩 实习生 白庆虹 )

[作者:史建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