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0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络版日前刊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题为《西藏旧貌换新颜》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把西藏文化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称为“西藏文化灭绝”,要么是对西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错误理解,要么是一些人有意歪曲事实。
文章全文如下:
最近,我正在中国国内述职和休假,抽空访问了位于中国中部的山西省,它以盛产煤而著称。到了山西就不能不去著名的五台山,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我发现五台山很特别,它是青庙和黄庙共存一地,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香火俱旺,充分体现了宗教不同派支的和睦共处。
五台山远离西藏,却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这可能会让很多外国人感到惊讶。实际上,在中国,藏传佛教的影响远远超出西藏,在汉族和中国其他各民族中都拥有不少信众。北京的雍和宫就是藏传佛教寺庙,是北京香火最旺盛的寺庙之一。每逢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来这上香祈福的各民族信众经常是天不亮就在门口排队。
今天,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藏族传统文化为中国各地民众了解和喜爱,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很多年轻人都喜爱戴藏族的传统饰物,希望借此避邪驱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城市,都不难找到正宗地道的藏餐馆。中国歌坛也不乏藏族的著名歌手,他们具有鲜明西藏特色的歌曲红遍中国。到西藏旅游是中国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藏药、藏香、唐卡等西藏特产则是畅销中国各地。
对于一些西方人来说,他们对西藏和西藏文化的印象要么是英国人詹姆士·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要么是某些人所说的所谓汉族“入侵西藏”和西藏文化“濒临灭绝”。事实上,过去西藏不是“香格里拉”,因为那里曾经存在比欧洲中世纪还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今天西藏经济社会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西藏文化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1959年以前,西藏的文盲率在95%以上,教育是僧侣和贵族阶层的特权,文化更是仅供贵族消费的奢侈品。那时,广大西藏农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下去。许多民间流传的藏族歌曲、诗歌等传统文化因为无法用文字记录而濒临失传。今天,西藏人民已经成为了自治区的主人,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他们都有机会接受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教育,许多人在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艺术。比如,一直以民间说唱方式流传的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近年被整理成文字,得以永久保存。
西藏文化不是封闭的,也需要在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中进一步发展进步。从物质层面上看,这种交流得益于交通状况的改善。50多年前,西藏与外界根本不通公路和铁路。今天,西藏已建成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通车里程达2.18万公里。青藏铁路翻越海拔4600多米的昆仑山,是世界上沿途风景最美的铁路之一,至今已有近5000万人乘坐青藏铁路列车进出西藏。西藏与10多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去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近87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西藏艺术家走出西藏,把西藏文化传播到中国和世界各地。
从历史上看,不同民族、地域的交往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汉地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但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藏传佛教本身也是一种外来宗教,它是佛教在吸收西藏本地原始宗教“苯教”基础上而形成。像所有佛教分支一样,藏传佛教也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印度。可见,文化总是在交流借鉴中发展。把西藏文化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称为 “西藏文化灭绝”,要么是对西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错误理解,要么是一些人有意歪曲事实。至于像达赖鼓吹的那样把其他民族赶出西藏,这就像苏格兰只能容许苏格兰人在此生活,不允许英格兰人、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人民生活一样荒唐。
今天,西藏依旧充满魅力,却不再遥远。西藏文化依然独特,却不再神秘。或许我明年休假时应该故地重游一下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