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依地区重要性设排水标准”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黄谦称,汇水面积决定管道大小
目前北京城区排水由几十个小区域排水管网划分解决,按照正常的排水需求,每条排水管道所负担的汇水面积一般都较小,绝大部分排水管渠采用一年一遇的标准,其实是够用的。
眼下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在地下大规模地更换更大口径的雨水管道,而是在下雨时在这些下沉式立交桥实行严格的绕行措施,确保交通畅通,桥下不发生淹死人的情况。
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有问题
新京报:这次暴雨引起人们对北京排水系统的关注。你认为,北京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黄谦:我认为根本在于设计标准出了问题。雨水管网所承接雨量的大小,是由其所负责排水的地面面积大小决定的。管线负责排水的地面面积(即汇水面积)越大,管线所承接的雨量自然就越大。
但是,在2006年出台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以及2011年发布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修订版,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不是按照汇水面积来决定的,而是按照道路和地区的重要性来决定的。
根据这样的设计规范,北京城区雨水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一般地区采用1-3年一遇,重点地区为5年一遇。
即便是今年五六月份北京市规划委发布的《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征求意见稿)》,也仍然没有摆脱这样的思路。
新京报:这样根据重要性来确定雨水管线的标准会产生什么问题?重要的地方难道不应该把排水系统做得更好吗?
黄谦:雨水管道的直径大小,与是否是城市干道、是否是重要地区,没有必然联系,这也不符合规律。决定雨水管道直径的首先是汇水面积的大小。
北京大部分排水管道够用
新京报:“7·21”暴雨造成的灾害,是否说明北京排水管网普遍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是不是应该换新?
黄谦:目前北京城区排水由几十个小区域排水管网划分解决,按照正常的排水需求,每条排水管道所负担的汇水面积一般都较小,绝大部分排水管渠采用一年一遇的标准,其实是够用的。
从近几十年来的排水管道运行和几次暴雨过程看,城区90%以上排水管渠发挥了正常作用。问题仅是集中出在超频暴雨时几十处道路低洼地点的排水不畅不及时,造成交通受阻。
这些低洼点多是下沉式立交桥。眼下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在地下大规模地更换更大口径的雨水管道,而是在下雨时在这些下沉式立交桥实行严格的绕行措施,确保交通畅通,桥下不发生淹死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