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为怎样把简历制作得更漂亮而犯愁;但是;各校招生官都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过度包装自己;要展示真实的自己。”
马一戡(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高三)美国高校非常强调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很多学校都将人文通识教育作为所有新生的必修课。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学会了彼此尊重。 袁嘉仪(南洋模范中学高二)
“出国留学;学业压力并不比在国内小。不要盲目地按照别人的路前进;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李逸阳(大同中学高三)
“在任何环境下;不要轻易放弃;要勇敢地不停尝试;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寿牧亮(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二)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将出国深造作为自己成长旅程中的重要一步。留学的路上,有人创造过奇迹,也有人走过弯路,应该如何找准自己奋斗的方向?怎样才能叩开名校的大门?
日前,由本报主办、学美留学机构承办的上海优秀高中生赴美采访结束12天的行程回沪。10所美国顶级名校探访之旅,一次次和招生官、在校生、校友的深度访谈,让哈佛、耶鲁、斯坦福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名词,变成了可望可及的梦想。留学之路,中国学生通常存在哪些误区?应该做什么准备?学生们感触颇深。
别把简历写成“剧本”
申请美国高校,除了需要SAT、GRE、高中学业成绩等“硬指标”外,一篇出彩的Essay(个人介绍)不可或缺。短短几百字,是罗列获得的各项荣誉、各项活动,还是干脆编一个动人的奋斗故事?
在带领同学们游览校园时,哈佛大学两名大三学生Christine和Sayantan聊起他们用以敲开哈佛大门的Essay。Christine写的是 15岁时第一次见到生父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在校表现有了怎样的转变;印度裔的Sayantan则告诉招生官,“我的小名是一棵树的名字,是妈妈在印度老家怀我的时候每天经过的一棵树,我觉得这很有哲学意味。”
不生搬硬套、有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思索……在不同的校园,当被问及如何准备申请材料时,无论是各校的学生导游,还是招生官,无论是在闲谈还是在数百人的招生宣讲会上,都给出了极为一致的答案。
突出一项特长即可
身为华裔,南加州大学招生办副主任MeganWang熟稔中美教育环境。她坦言,如今,不少中国学生一想到要体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会说起志愿服务、支教、社团活动。但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地参与,根本无法打动招生官。斯坦福大学招生办主任助理TeniciaPerry强调,Es—say无需面面俱到,集中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特质即可。无论是学业、家庭还是生活点滴,只要是自己深有所感、真正投入参与过的事情,都可以。
曾有一名学生,因为“太胖”失去了在班级演出中饰演罗密欧的机会。几个月后,他将当初的不服气,变成了一篇长长的论文——通过查找资料,他发现罗密欧出生于富裕家庭,而在那个年代,胖应该是富裕的象征。在Megan看来,Essay就是应该通过这样真实的小事,体现出你的品格力量。
诚信永远是第一位
事实上,一份看似“完美”的简历,不仅不能为申请加分,还可能适得其反。Megan提醒,诚信是第一位的。再小的谎言,都有被识破的可能。有考生曾说自己参与了一部电影的制作,但招生官却发现,那部电影早在此前已经上映;有考生说自己为了及时交作业爬窗回家拿,但他家却是15楼……“我们不是在看剧本,而是希望读到一个十七八岁年轻人真正的想法。”Megan说。(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