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樱驼花园的热心读者操阿姨给《发现周刊》打来了电话。操阿姨表示,8月20日《发现周刊》刊登的《南京谍报战》写得很真实很好看,也因此让她想起了另一件同样发生在1949年南京的大事件——“紫石英”号(也译作“紫水晶”号)事件。这场发生在解放军与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之间的炮战,曾震惊了整个世界。当时,她的父亲操伯林,正好是英国大使馆里的一位工作人员。
记者 郑文静
在英国大使馆当雇员 物价飞涨时工资按周发放
“父亲是穷苦孩子出身,17岁那年,老家安徽怀宁发大水,他带着自己的小狗游到县政府,后来又坐船去了上海。”操阿姨告诉记者,父亲操伯林在上海做过杂役、学过中医,什么苦都吃过。由于勤劳好学,经常被外国人雇去干活,因此学了一口流利的外语。
上世纪30年代,操伯林前往武汉的意大利大使馆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携妻女来到南京,进入英国大使馆工作。
英国大使馆当时位于新疆路(今虎踞北路)上,是在南京修建最早的大使馆。1842年,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在下关静海寺内签订,之后,英国政府就选择在下关的长江岸边修建领事馆。民国政府成立后,英国领事馆升级为公使馆,1936年又升级为大使馆。1946年8月,英国政府任命施谛文( Ralph Stevenson)为英国驻华大使。
“当时,我们家就住在大使馆对面的双门楼,父亲上班很近。他在大使馆里的职务是总机服务,那时候的电话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打进打出要不停地拔线换线。”操阿姨回忆,“因为物价飞涨,为了保证雇员的生活,大使馆的工资变成了按周发放。到圣诞节的时候,还能拿到双份工资。”
1949年4月20日晚上,操伯林带着异于平常的兴奋之情下班回到了家。虽然当时才七八岁大,但操阿姨清楚记得父亲对母亲说的话:“今天解放军炮击了英国人的军舰,真神气,英国人气得连腿肚子都要冒烟啦!”
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一艘英国军舰却突然出现
解放军和英国军舰为什么会打起来?1949年4月21日的《申报》刊登了世界各大通讯社对此事的报道。
其中,路透社南京二十日电是这样说的:“英国大使馆于今晨九时三十分宣布:大使馆已接获英炮舰‘紫水晶’号发来报告,谓该舰遭遇猛烈炮火射击,舰身搁浅,死伤甚重……英大使施谛文爵士,为英舰在长江被射击事,已令英驻天津总领事向北平中共当局提出抗议。”
众所周知,1949年4月20日是中共中央给国民党当局和谈签字的最后期限,第二天解放军大军就要渡江了。在这种紧要关头,在国共双方紧张对峙的长江,为什么会出现一艘英国的军舰?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陈谦平教授对记者讲述了此事的始末。原来,早在1948年11月的时候,英国驻华大使施谛文就向蒋介石政府提出: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请求在首都南京停泊一艘皇家海军护卫舰或驱逐舰,以向英国侨民给予保护和精神支持。
1949年3月,英国驱逐舰“伴侣”号抵达南京,为英国大使馆带来燃油、食品和其他物资。4月16日,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马登( Alexander Madden) ,决定派遣“紫石英”号前往南京替换“伴侣”号,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申请。18日,紫石英号动身,但其实直到19日午后,他们才接到国民党政府的航行许可,而此时,长江北岸的中共方面并不知道英国军舰即将到来的消息。
鸣炮示警被置若罔闻 解放军和英国军舰打起来了
4月20日清晨,驻守在长江北岸口岸至三江营一线的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发现有一艘挂着花花绿绿旗帜的外国军舰,在茫茫白雾的掩护下,由东向西溯流航行。这艘军舰正是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护卫驱逐舰——“紫石英”号。它满载排水量1430吨,舰上装有102毫米火炮6门,40毫米火炮6门,另外装有24管的深水炸弹发射器,舰上官兵共192人。
“我炮兵误认为来的是美国军舰,遂向该舰鸣炮示警,但紫石英号置之不理,继续西驶。该舰对我军警告置若罔闻的态度激起了广大指战员的义愤,炮战开始,6名解放军战士受伤,‘紫石英’号中弹30余发,指挥台被击毁,导致搁浅。”
陈谦平表示,由于中共中央和总前委并不知悉也没有批准英国军舰在长江上的航行,这就很难保证人民解放军地方部队不把英舰的航行视为一种侵犯中国主权的挑衅行为。其实英舰并没有要协助国民党军队阻止解放军渡江的直接企图,但在大战前夕保持高度警惕的人民解放军在鸣炮示警无效的情况下开火,也是合乎情理的。正如后来英国政府和中共中央所共识的那样,这是一个偶发性的意外事件。
但在当时,人民解放军的炮击无疑引起了英国方面的强烈反应。“伴侣”号得知消息,从南京出发前往增援,并与解放军交火,但由于受伤严重,最终放弃增援,开往上海。
英国驻华大使发表声明
希望能联系上北平中共当局
消息传到南京,英国大使馆想法设法为搁浅的“紫石英”号送去了几名医护人员。21日,英国大使馆的武官杜利中校和海军武官克仁斯少校也离开南京,设法登上了“紫石英”号,组织了阵亡士兵的水葬。
同一天,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马登率领“伦敦”号 和“黑天鹅”号从上海驶来,试图靠近“紫石英”号。
“伦敦”号巡洋舰,装有152毫米三联装主炮4座12门,102毫米副炮8门,40毫米高平两用炮10门。“黑天鹅”号护航驱逐舰,装有6门双联装102毫米主炮,6门40毫米高平两用炮。两舰都是性能相当先进的军舰。
“当时,驻守泰兴南面七圩港附近的是叶飞第10兵团第23军以及特纵炮6团。他们发现两舰后急电中央军委请示,但没有等到中央回电,炮战便于当日中午爆发。由于炮火猛烈,英舰调转船头,折返上海。”陈谦平告诉记者,这就是所谓“紫石英”号事件的全部经过。根据英国海军发表的伤亡报告:英方共计死亡45人、失踪1人、伤93人,其中“紫石英”号舰长阵亡。人民解放军也遭受重大损失,伤亡252人,其中第23军第202团团长邓若波阵亡。
22日和23日的《申报》继续报道此事,其中,合众社本市讯指出,英国大使施谛文与北平中共当局之接触迄今未成功,大使馆的尤德先生自请与浦口共军司令接洽,希望能获得必要之停轰令。
英国大使馆三等秘书尤德
请命前往解放区和谈
对于这位自请去找解放军谈判的尤德先生,操阿姨没有太多的印象:“隐约记得父亲说大使馆里有人去找解放军了,具体名字没说,后来应该是没有谈成。”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炮打紫石英号:中英长江事件始末》一书里,倒是对这位尤德先生的经历有详细的描述:“英国大使馆在星期四的上午召集了一个会议……会上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需要与中共建立必要的联系……中共方面对英国人的误会显然是由于英国人仍继续坚持把长江视作国际水路使用而引起的。”
会上,大家取得了一个共识,应该把一封表示中国人友好的信件提送中共有关当局,但是派谁去呢?24岁的大使馆三等秘书尤德自告奋勇,渡江到浦口,找到了解放军先遣司令部,请求允许“紫石英”号驶往上海或南京。
陈谦平表示:“尤德受到了礼貌的接待,但是也被清楚告知,他们没有把尤德看做一位外交官,而仅仅是作为一名普通外国侨民来对待。他们拒绝了尤德的要求,但给他提供了一张特别通行证,方便他回到南京。”
4月24日,尤德赶到浦口江边,得知解放军已经顺利进入南京,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尤德在早上7点30分,回到了英国大使馆。
英国驻华大使馆迁往北京
在南京的旧址还剩下小白楼
该拿“紫石英”号怎么办呢?考虑到当时我方还没有建立人民政府,英国对华政策也不明朗,不便于与英国大使馆发生正式交往,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请示党中央后决定此事由冲突双方就地解决。
人民解放军与“紫石英”号的交涉从4月26日起一直持续到7月,但英方却始终没有表现出和谈的诚意。7月底的一个深夜,“紫石英”号趁着夜色的掩护,起航逃遁。
“父亲当时和我们说,英国人太坏了,为了逃跑悄悄靠上我们的一艘客轮。岸上的炮兵部队没有照明弹,不知道,炮火打中了客轮。客轮跑不动了,‘紫石英’号看没有了掩护,就干脆撞开客轮,自己跑了。”操阿姨回忆。
陈谦平认为,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历史因素限制了双方以更圆满的方式去解决这个争端。“不过,英舰带着累累弹痕逃亡,对中国人来说是扬眉吐气的,标志着列强炮舰政策在中国的终结。”
中英建交后,英国大使馆迁往北京。留在南京的英国大使馆旧址因为马路的扩建,逐渐被拆除了大部分建筑。操阿姨说:“前些年,我还特意去过那里,以前用作办公和住宿的小白楼还留着,成了双门楼宾馆的一部分。可惜,其余那些我记得的地方,马路、大花园,还有我们家曾住过的地方,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