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做大社会保障“蛋糕” 提升民众幸福感

2012-09-16 13:23: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字号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曾几何时,这样的顺口溜说出了百姓的苦衷。今年8月30日,国家公布大病医保政策,覆盖城乡居民超过10亿3000万人。对于享受这项政策的人们来说,摆脱“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不再是奢望。

  大病医保,是诸多社会保障政策中的一项,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截至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口扩大到超过3.8亿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失业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超过3万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总覆盖面扩大到60%。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百姓生活的后顾之忧随之减少,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效果也随之显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把这种变化称作“质的飞跃”。

  郑秉文:金融危机以来,两三年时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制度全覆盖的重要关键时期。我们建立了新农保制度并且实现了全覆盖,这在全世界是一个奇迹。2009年12月,我们公布了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以往一两亿农民工在异地养老保险接续存在障碍,现在完善了农民工异地转移社会养老关系的接续。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打下了重要基础。

  前不久,“最牛2元养老金”的新闻轰动一时。说的是浙江台州市的黄老伯,17年前买了一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结果现在每月只能领到2元钱,只能买到一根黄瓜和半根大葱。黄老伯的遭遇提出了一个严峻话题,养老金缺口及其贬值风险、社会保障新旧制度衔接、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等等,待改革、待攻关的难题正在集中显露出来。正如郑秉文所说,我们的社保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郑秉文:当下最急迫的任务有三个,第一,这么大规模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太落后,只存在银行,银行利息低于CPI。第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率水平还没有建立起自然调整的机制,每年还需要政府进行外部干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深化改革的巨大空间。第三,社会保险制度还处在统筹水平很低和碎片化的阶段,需要花大气力提高它的统筹层次、统筹水平。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促进经济发展;反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会阻碍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郑秉文:社保制度建设,可以激励全国参保人的消费信心,促进消费,以此来拉动内需。我们有3万亿的基本保险基金,要用好,投资运营改革好,比如投资于产业、基础设施、证券市场,都会刺激经济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此分析点评。

  郝演苏:所谓的社会保障,是政府对公民提供的基本福利安排,要考虑社会的平稳发展、减少社会矛盾,使社会和谐运行。这个问题解决不难,要优先照顾西部,优先照顾农村,达到总体的社会平衡、和谐。

  财政投入是一个方面,鼓励民众在政府税收政策的支持下,安排一些补充型的保险。比如上海推行的“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政府通过税收的安排,鼓励有条件的劳动者购买商业保险,政府提供税收支持和补贴。政府在税收上有所让步,比直接投入成本低得多,同时也鼓励劳动者为自己的未来多做规划和安排。(记者丁玲娜)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