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9月16日电(黄炳辉)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是重庆市情的写照。在城乡区域差异大的市情背景下,重庆应如何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该市教委主任周旭的回答是:“抓住城乡统筹,就牵住了重庆教育发展的牛鼻子。”
记者16日从重庆市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暨领雁工程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该市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要达到75%,在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免费的基础上,建立了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评估中,有15个区县通过了验收;实现了区县域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统一。
近年来,有两个数字一直为重庆教育界所称道,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重庆市GDP比例的4%以上;每年教育经费增量中有70%以上向农村倾斜。周旭称,直辖以来重庆市教育领域的“免费”范围不断扩大,从农村孩子“两免一补”到城市孩子免交学费,从免费师范生到免费上中职,“免费”大餐造福千万学子。
据了解,为了实现教育城市和乡村“两条腿走路”,重庆采取了“一揽子”举措。比如,在全国率先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城乡学校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配置教育教学装备,让城乡学生站上同一条起跑线;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每年资助400多万学生,并将进城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纳入教育保障范围;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十项规定”和“提质十项规定”, 并建立“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库”,为农村学校免费提供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师资短缺课程资源等等。
周旭称,近年来重庆农村教育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全面消除了400多万平方米的农村中小学D类危房,并建成208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山区孩子和留守儿童告别走读之苦。从去年秋季开始重庆市还公布了学生食谱,让农村学生和城里孩子一样吃上营养套餐。此外,还在农村学校建立了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大功能室”,并从今年起,在3年内将安排3000名音体美教师,重点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配齐体艺学科教师。
重庆市开县南雅镇书香小学教师贺兴亮告诉记者,如今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书法班、绘画班、诗词朗诵班、口语交际班等,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增长才能。以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启发式”和“小组教学”,且这一模式在全县已经得到普及。
周旭说,为提高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重庆市还对1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开展了专项培训。再加上统一编制标准、健全补充机制、改善待遇等一系列“组合拳”,使农村拥有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本土化师资,为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和长远发展蓄足了动力。按照规划,到2015年底,重庆将实现所有区县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