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陕西六大河流日渐清澈 11条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2012-10-10 13:47:00 来源: 陕西日报 
字号  

  “环境问题,本质上就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的问题。我们在破解环境问题上,还要始终坚持从发展方式上寻找问题原因,在转变中寻求突破口。”陕西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孝廉认为。

  今天的渭河,工业污染负荷减少了一半左右。由于加大了以工业为主的污染源治理力度,同时推进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压缩高污染行业,鼓励新上高科技、无污染、环保型项目,促进了流域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此外,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关中地区已经建成污水处理厂57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0余万吨,实现了县县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全省垃圾处理厂新建33座,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使城镇生活污染对流域水质的影响大大减轻。

  “三位一体”的流域水环境网络监控体系,更为陕西河流实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环境管理。目前,陕西对省内渭河流域的百余家国控、省控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水污染物排放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成了渭河干支流1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省、市环保网络监控平台;建成了省市网络监控平台与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装置、渭河干支流1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联网。

  今年以来,陕西将考核时段划分为丰水期和枯水期,并将(皂加氵旁)河、沋河两条污染严重的一级支流纳入了考核范围。为确保三年使渭河水质变清,整个行动方案共计划投资80亿元,淘汰高污染企业33个、提升改造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项目53个、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55个、升级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52个、新建垃圾处理项目8个、农业污染治理项目10个、生态湿地和生态治理项目14个、水质和农业面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31个。

  结合渭河流域严重缺乏生态水的现实,陕西还利用生态净化方式对入河污水进行生物降解,进一步缩小达标废水与地表水的差距,促进渭河水质根本好转。在重点排污单位,建设生物降解池或者小型生态湿地;在重点污染支流,建设生态堤坝或者生态湿地;在干流河道滩涂地实施退耕工程,种植芦苇等管束类草本植物等,这样,在一些城市断面就会有一些湖泊或者碧波荡漾的景观。

  在国际惯例和经验中,以莱茵河治理为代表,河流污染治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河流耗氧污染物控制,二是河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三是河流水生态重建。今天的渭河治理,从消除黑臭到水质变清,从“关”、“建”、“治”、“管”,到生态补偿及生态修复,正是陕西河流监管治理体系的优化样板。

  环境竞争力:河流是发展的容量和资本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河流环境,是发展的容量和资本。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嘉陵江,是关系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目前,它们总体水质同比有所好转,已由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未来,它们的污染指数还将继续下降,河流更加清澈,水质更加优良。

  今年2月,汉江综合整治,是继渭河综合整治之后,陕西省实施的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工程涉及汉江全部陕西段,包括652公里河道、110公里的支流入汇口河段,总投资188亿元,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实施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治理、沿江绿化和水景观建设,打造“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滩平航通、人水和谐”的新汉江。截至今年6月底,工程总体进展良好,已新修和加固堤防38.7公里,占年度任务的51.5%。

  丹江综合治理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商洛市共投入资金8.2亿元,138条小流域得到了全面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70平方公里,丹江流域70%以上的泥沙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区降水入渗率增加10%以上。今年“丹治”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商洛市计划投资88亿元,对防洪保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等,再用10年时间实施综合治理。

  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理念,在今天早已深入人心。全面推进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汉丹江流域综合整治步伐等等,纵横陕西地域全境,六条主要河流的保护和治理,正在逐步全面展开。本着以治理促发展的理念,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在河流治理中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也就成了陕西狠抓河流治理的意义所在。

  在一并公布的水环境监测结果中,除主要河流及支流水质之外,还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012年上半年,陕西省10个地市对全省2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数据显示:2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取水27413.4万吨,达标率为100%。同比水质保持稳定,取水量增加893.64万吨。

  2011年12月,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等联合主办,第二部《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发布,相关课题组根据全国环境发展的实际,对2008~200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与此前首部报告(2005至2008年)相比,陕西环境竞争力从第17位上升至第12位。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环境竞争力,这种全新的竞争力衡量方式,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个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特点的综合评价体系,它以动态的视角来考察环境的变化,用发展的眼光来思量环境的演变,用比较的方式来认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强调环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作用,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突出了环境的现有及潜在影响,对各级政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陕西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说。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陕西要实现“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三个上台阶。由此,陕西还将继续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境管理能力,提高环境的再生能力和承载力,从而实现环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以保障和支持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作者:王珊珊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