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的砖墙已经被拆除。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圆形窗户古味十足。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房顶上的漏雨槽十分精致。 李岩松 摄
(记者 姬生辉) 嘉祥县一处疑似建于明代末期的古院落因年久失修,未被当地文物部门纳入文物保护范畴。因该院落一直归属当地村民所有,目前已经荒废并出现坍塌。村民们希望文物部门能够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并通过重修恢复原貌。嘉祥县文物部门表示,由于古院归属者对房顶重修程度过大,已经完全丧失了文物价值。
“嘉祥县有一处三进式的古院落,相传建于明末清初,因年久失修现在已经出现坍塌,太可惜了。”8日下午,市民曹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反映,国庆长假期间他去嘉祥游玩时在马集镇武街村发现了一处古院落。9日中午,记者赶至武街村看到,一处坐北朝南的古院落建于村子中央,青砖黑瓦建筑风格。因多年失修,房顶上已经长满了野草,并有多出破损的痕迹。
目前,该院落被分成了三部分,分别由三户村民居住。“听老人们说,这座院子建于明末清初,是我们刘家一辈辈传下来的。”武街村53岁的村民刘良山告诉记者,他在这座古宅院内出生、长大。刘良山居住在院落的中间位置,前后分别住着他的哥哥刘良池、堂哥刘良勋。在刘良山的家中记者看到,主房的三间屋子完全用青砖建造,房顶处镶嵌的青瓦上均印有兰花、凤鸟等图案。
保存最完好的是刘良勋老人的院落,面积不大的院子内设有主房、耳房、配房,建筑结构非常清晰。在主房内,还建有一排木质的镂空花纹墙体,虽然非常陈旧但却透着古朴的古代风格。“老人们说过,这座院子是我们的祖辈从明代高官高斗光手中买来的,一辈辈传到现在已经400多年历史了。”刘良勋老人说,建国前后,该处院落的房顶出现了严重破损,父辈便将房顶拆除统一建成了平顶。“我们也找过县里的文物部门,希望能够政府将它保护起来,但却始终没等到回音。”刘良勋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将古院落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通过重修恢复原貌。
“我们多次到这处古院落探访过,但因为损坏程度过大,已经没有了任何文物和保护价值。”嘉祥县文物旅游局文物科负责人贺福顺惋惜地说,考证古建筑的建成时间,最主要的是观看屋脊和房顶的建筑风格,以及房顶陈列物,但由于原房顶已经拆除,无法进行考证。结合以上因素,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经过反复论证,确定其价值与普通民房区别不大,重修的意义已经不大。
延伸阅读>> 文物价值不大,但有纪念意义
“从这座古院落的建成风格看,至少可以确定是清代建筑,眼睁睁看着荒废倒塌,确实有些可惜。”嘉祥县马集镇一负责文化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毕竟散落在民间的古代院落已经不多,如果能够保护起来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高斗北是明代中后期的一名武官,祖籍确为现在的马集镇内,村民们所说的该处古院落为高斗北的故居,并非没有可能。”济宁市博物馆原馆长朱承山说,如能确定该院落为名人故居,虽然进行了多次重修,但因墙体、木架机构存在,仍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但因故居原貌保留程度大部分减少,文物价值确实会大打折扣。从次角度来分析,当地文物部门没有在文物普查中将其列为保护单位也是有道理的。
“可以说,这座故院落有纪念意义,但文物价值已经不大了。”朱承山认为,目前散落在民间的古代建筑已经越发少见,当地文物部门应加强保护力度,保护其原貌,并采取以旧做旧的方式重修恢复古建筑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