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光伏再遭“双反” 欧洲或紧随美国

2012-10-12 08:04:00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商务部强烈不满 欧洲或紧随美国

  靴子最终落地。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针对中国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的关税。

  受此消息影响,在美上市光伏企业股价普跌,天合光能跌4.82%,英利绿色能源跌幅5.68%,尚德电力下跌2.31%。

  按照美国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这一结果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这一裁决的时间将在11月23日左右。不过,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最终裁决不会有改变。

  最令人担心的还是欧洲市场,目前,欧盟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正在进行中,据称,其还在酝酿对于中国光伏的反补贴调查。

  “欧洲市场情况不会乐观。一直以来,欧盟都在跟随美国的步伐,相信裁决结果也会是相似的。”能源专家林伯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政府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中国光伏产业就基本垮了。

  10月11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称,美国商务部无视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合理抗辩,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税措施,中方对裁决结果表示强烈不满。

  终裁更为严厉

  根据美国商务部作出的最终裁定,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此类产品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18.32%-249.96%,裁定中国输美的此类产品接受了14.78%-15.97%不等的补贴。

  其中,作为强制应诉企业,尚德电力将被征收31.73%的反倾销税和14.78%的反补贴税;天合光能则受到18.32%的反倾销税和15.97%的反补贴税,为避免与反补贴税重复计算反倾销税,还将从中扣除了10.54%的出口补贴,即尚德和天合光能的最终合并税率分别为35.97%、23.75%。而其他应诉企业则采用平均税率30.66%。此外,对于其他没有应诉的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商征收249.96%反倾销税和15.24%反补贴税。

  在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作出初裁决定,向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介于2.9%-4.73%的反补贴税,而反倾销税率范围则为31.18%至249.96%。

  “对大多数中国制造商来说,终裁结果要比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初步判决更为严厉,可能与接近大选期有关。但这并没有超出预期。”林伯强表示,接下来11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的终裁也不会有改变。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几乎丧失,对于他们来说,要么选择退出美国市场,要么选择亏本买卖。

  对此,中国企业方面则表示要坚持上诉。阿特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表示:“在抗辩过程中,除了中方企业,大多数的欧美企业也十分反对贸易战,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与海内外真正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企业一起,在WTO框架内,坚决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做100%的努力,直到为中国光伏企业赢得一个公正合理的说法。”

  天合光能方面也对记者表示,将保留对美国商务部或者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做进一步上诉的权力。

  欧洲或紧随其后

  最令人担心的还是光伏最大市场欧洲。跟随美国的步伐,近期欧盟已经对中国光伏发起发倾销调查,而近期有消息还称,由欧洲25家太阳能面板企业组成的EU ProSun组织日前还向欧委会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同业从非法补贴中获得不公平优势。这意味着,欧盟还将可能再对华光伏挥起反补贴的大棒。

  “美国此次终裁对于欧盟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欧洲形势不容乐观。”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程鹏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从事情的发展来看,欧盟一直在跟随美国的步伐,尤其是,美国和欧盟的调查,都是由德国企业solarworld挑起。不过,目前,欧洲的经济形势需要中国的援助,这或许可以影响其最终裁决,最终税率有可能比美国温和。

  林伯强也认为,欧盟最终的裁决与美国相差不大,但税率会相对低些,而原因或是欧盟对低碳的重视,毕竟中国光伏产品能为其降低低碳成本。

  “一旦欧盟裁决结果出来,并开出高税率,那么中国光伏就基本垮了。”林伯强感叹,现在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程鹏认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该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的优势产业挥起贸易大棒。“中国应该学会利用游戏规则。如果在欧盟作出裁决之前,对美国进行有力度的反制,或许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这样或许能够影响欧盟的决定。”

  但在林伯强看来,所谓的反制措施意义不大,且是双输。“中国政府应该思考,行业走到目前,企业本身有责任,但政府也有责任。至此,政府应该重新思考一下光伏产业的战略和定位,如何使其可持续发展。当然,短期来说,当务之急是救,但救的不应该是企业,而是救市场,补贴终端,且速度要快,赶在欧盟作出裁决之前,不然就太晚了。”记者 史燕君 发自上海 《 国际金融报 》

[作者:何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