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国科学家在贵州发现迄今最早的飞鱼化石

2012-11-02 19:1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家在贵州省兴义市距今约2.4亿年的三叠纪中期地层中发现了一种迄今最早的飞鱼化石——兴义飞翼鱼。

  这一重要发现将该类化石发布从当时分割欧亚的古特提斯海洋西缘延伸扩展到了东缘,为三叠纪时期欧洲和华南生物物种的交流提供出新证据。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刊发了中国科学家此项研究成果。

  据介绍,飞鱼是今天仍然存在的物种,约有50种,它们能跃出水面,像滑翔机一样在海面上空滑行。然而,兴义飞翼鱼的体型结构虽与今天的飞鱼十分相近,但与它们却没有演化上的亲缘关系,是一种已灭绝的种类,此前只发现于欧洲的奥地利和意大利距今约2亿年的晚三叠世的地层中。研究人员推测兴义飞翼鱼与奥地利和意大利发现的飞鱼类化石有一共同祖先。

  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博士认为,兴义飞翼鱼填补了飞鱼类鳞片演化上的一缺失环节,鳞片减少可以增进飞鱼类滑翔的效能和机动性。现代理论支持鱼类在水面滑翔是为了逃避凶猛的捕食动物,而非为了迁徙的需要。兴义飞翼鱼滑翔可能也是为了躲避当时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和肉食性鱼类。

  兴义飞翼鱼体长为153毫米,研究人员推测它们跃出水面后也许可以像今天的飞鱼一样在空中滑翔数十米。现生飞鱼局限分布在水面温度20-23摄氏度的海洋中,在低于20摄氏度的水中由于肌肉功能限制就不能在水面滑翔,由此可推测当时古特提斯海上层水温高于20摄氏度。

  该文章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教授高克勤表示,这项发现增进了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古特提斯海在中三叠世时期的生态复杂性的认识,对古代生态系统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在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地球曾经历过一次严重的生物大灭绝,95%以上的海洋生物都已死亡,但随后出现兴义飞翼鱼,说明当时海洋里物种已丰富多样,生态系统从此次大灭绝中恢复的速度可能比原先认识更快。(完)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