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水记:治黄13年
黄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最为紧缺、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作为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理任务最为艰巨、管理保护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频繁断流,河流生命一度濒危。
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水量,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黄河实现了连续13年不断流。如今,黄河水量调度系统和调水调沙工程已吸引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前来参观学习,我国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治河模式”获得了国际认同。
打响母亲河保卫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西北、华北的重要水源。其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担负着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沿黄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务。
随着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黄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加之缺乏统一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饱受断流之痛、淤积之痛的困扰,一度陷入生存险境。
一是长期断流。从1972年到1998年的27个年份中,有21个年份黄河下游出现断流。二是“悬河”加剧。黄河是“地上悬河”,随着冲沙用水被经济社会用水大量挤占,黄河主河槽淤积加重,“悬河中又起一条悬河”,呈现“槽高于滩、滩高于背河地面”的局面。本世纪初,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不足2000立方米/秒,河道形态已处于历史上最危险阶段。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曾经气吞万里的黄河只留在了文字里。面对这种状况,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发问:“人类治河治了几千年,终极目标是什么?绝对不是把河治死,而应是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
濒危的黄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场拯救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保卫战正式打响。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1999年3月,根据国务院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正式对黄河全流域水量实施统一调度。
统一调水、水权转换破解供需矛盾
水资源供需关系失衡是黄河面临的突出矛盾。据黄委会测算,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50亿立方米,可实际耗用量已达350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近80%,远远超出国际通行的河流水资源利用率不超过40%的警戒线。
从1999年开始,黄河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调度后,逐渐形成“国家统一分配水量,省(区)负责用水配水,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控制,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的新模式,开创了世界大江大河实施全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管理的先河。
来自黄委会的数据显示,黄河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以后,主要用水大户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引黄耗水量比调度前分别减少了约16亿立方米和3.3亿立方米,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由1990年的1672立方米降至2006年的308立方米。
此外,黄委会还探索建立了水权转换制度,把农业灌溉节约下来的水量指标用于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需求。专家指出,黄河水权转换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个创新,为解决北方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矛盾探索了新路。
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实施水权转换,是资源性缺水地区在总水量供给有限的情况下,解决水源不足问题、让水向高效益的产业流动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改变了过去工业无偿占用农业用水的局面,利用“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提高了用水效率。
调水调沙恢复大河生机
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输沙量达16亿吨。这些泥沙中,每年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里,使下游河道萎缩,河床年年抬升,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在长期的黄河治理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在黄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库,统一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度,塑造一种协调的水沙关系,对减缓下游河道淤积,实现河床不抬高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7年黄河小浪底水库截流后,治黄专家进行了大量调水调沙物理模型试验。2001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全面竣工,从而使“调水调沙”由可能变为现实。
2002年7月,黄委会利用小浪底水库蓄水,人工制造洪峰实施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将6640万吨泥沙输送入海,黄河下游过流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黄委会已连续组织开展了13次调水调沙,累计进入下游总水量509.12亿立方米,下游河道共冲刷泥沙3.9亿吨,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2.03米左右,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秒恢复到2011年的4100立方米/秒。
专家指出,连续10年的调水调沙,不仅扭转了“二级悬河”越长越高的不利局面,“调”出了发生中小洪水时滩区的平安,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通过科学调度水库,初步建立了洪水利用、塑造的新机制,探索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的新路。
黄河不断流以及河道基流的增加、水质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原本濒危的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1990年,黄河三角洲淡水湿地保护区有鸟类18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数量200万只。如今,鸟类已增加至2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数量600万只。
10余年来孜孜不倦地治理全球第五长、泥沙量最多的一条河,让黄河没有发生大洪水、也未再出现断流,整个流域超过1.6亿人的生命财产获得保障,沿河的生态得以恢复。中国治水的努力也获得国际认同,2010年,我国水利部黄委会从全球21个国家的50个提名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届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得主。
一直活跃于国际水资源管理领域的荷兰王储亚历山大参观黄河后说:“黄河向其他河流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案例,让我们可以了解这些问题到底有多复杂,又该如何解决。”(《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11期,记者 林嵬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