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9旬南怀瑾创办太湖国际实验学校 学生多考进名校

2012-11-12 15:58:00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  

南怀瑾送别客人。(资料片)

  “人民公社”门庭若市背后,他的“半个学生”练性乾却读出了老师的寂寞。练性乾在《我读南怀瑾》一书中提到,在香港时,南怀瑾餐桌便高朋满座,但能够和他真正对谈的朋友很少,“没有人达到他的境界,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理解他的一片苦心。”

  于孟达的印象中,“南怀瑾饭桌”上,总是南怀瑾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话,“90%以上的时间都是他在说。”

  看上去,这个博古通今的老人教化政商名流游刃有余。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雷泉,20年前率先在大陆引进南怀瑾著作。他记得,引入南怀瑾的第一本书《论语别裁》出版后,很多高层领导争相购买。

  当计划引进南怀瑾第二部著作时,王雷泉倾向南的早年著作《禅海蠡测》,但出版社最后相中《历史的经验》,说这本书好卖。“这本书主要是介绍权谋之术、经世致用之学的,广受追捧。”王雷泉说。

  用现代话讲,这本书是讲领导的哲学与艺术的。那个时候,二月河著的《雍正王朝》正风靡一时。

  王雷泉说,南怀瑾曾自比隋朝王通,虽没能成为国师,却寄望通过自己的教化,培养一批类似房玄龄、魏征这样的名臣。这样看来,他虽然被戴上“国学大师”的帽子,但讲的却不是于丹这样的国学版“心灵鸡汤”。

  只是,南怀瑾对来客能听进去多少并不乐观,他以“白头宫女”自喻,虽闲话古今,也只“徒添许多啰嗦而已”。

  在海航董事长陈峰组织的讲演上,被陈峰一口一个称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刚开讲,便忙卸掉大师高帽,直言此生“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南怀瑾对这位有几分“江湖混混”气的学生颇为喜欢,但也不忘敲打两句。当着台下120多名海航高层,南怀瑾提醒一边口中念佛,抓起电话却骂人的陈峰,修行功夫“还没有入门”。

  这位老人有时也会流露出急切。他多次劝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要放下”、“赶紧来学习”,这个族谱上比他小一辈的侄儿,每次都爽快应允,但总是绕不过公司事务。

  2008年春节,南存辉去太湖学堂看望南怀瑾,南怀瑾很严肃地问:“你几岁了?”南存辉答:“1963年生。”南怀瑾追问:“你就说你几岁了?”“45岁了。”南怀瑾一声棒喝:“四十多岁了,你还不回来学习?财迷一个!”

  为中国教育做一个探索

  此后,南怀瑾将重心转向儿童,2008年在大学堂创办“太湖国际实验学校”,首批招收30名孩子。

  王雷泉分析,南怀瑾的这个转折,可看作他认为“教化政商人士已没用”。

  他人生最后一件大事,瞄准为传统文化播撒种子。

  在今年6月的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毕业典礼上,他重提理想。

  “我实验什么?就是反对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教育方法。”南怀瑾挥动双手,语气缓慢地讲述自己的办学理念。

  太湖边的这块“实验田”采取私塾式教育,南怀瑾参与了课程设置,除了文化课,还开设了武术、书法、陶艺等传统文化课程。

  在汝留根看来,南怀瑾此举也是在回应他内心的焦虑。多年来,他几度谈及对中国教育的焦虑,“为了考试死记硬背,把人教得跟傻子一样。”

  年过九旬的南怀瑾想改变这种局面,“能给中国教育做一个探索,回归教育本身。”

  小学生早晨起床后,先练习半个小时武术。一位来自沈阳的家长透露,儿子在习武半年后,“明显感到个子在长高,饭量增大。”

  这些年龄在3岁到12岁间的孩子早餐后开始读经,如同南怀瑾童年时学四书五经一样,不需要理解,只需像唱歌一样念。

  每周五是户外学习,课程包括了学习扎营和野炊。学生组成的整齐队列不时穿过联强村。赵峰注意到,一次,学生们手提垃圾袋,在两名外教的带领下,一见到路边的垃圾就顺手捡起。

  借助南怀瑾的影响力,一些社会精英也会给学生上课,邓亚萍在拜访南怀瑾时,顺便为学生讲拼搏精神,这位奥运冠军还和学堂的小朋友们打起了乒乓球。南怀瑾兴致勃勃观战,当第一个上场的小学生败下阵来时,南怀瑾鼓励道:“邓小姐是世界冠军,只要有胆子跟她打,最不济也是个世界亚军!”

  把这四年经验带出去,影响社会,就成功了

  为让学生记住毕业的日子,南怀瑾将毕业典礼挑在端午节举办。大学堂虽没有考试,但29名学生中有28人考入国内外名校。

  “你们现在毕业了,把这四年的教育经验带出去,带到初中、高中、大学,影响社会,就成功了。”临别赠言中,南怀瑾期待首批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学会怎样做一个完整的人、了不起的人。”

  看到大学堂“教学成果”斐然,家长动员南怀瑾继续办初中,这位老人面露愠色,“你们不要期望一个九十几岁的人帮你们教育孩子,如果我现在三四十岁,我可能就有这个勇气。如果大学堂里我不在了,你们是否还会把孩子送来呢?”

  临终前,南怀瑾叮嘱身边弟子,小朋友要照顾好,“学校要办好一点。”

  阅尽世事的他,弥留之际,不希望自己最后的事业陷入人走茶凉的境地。

  只是谁来继续呢?

  吴江市教育局计划在年底前变更登记大学堂的法人代表,“谁来接替南老师还不知道。”吴江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说。

  他身后的遗产,近日已有明确处置方案。南怀瑾的子女已宣布,将属于他们的权益全部捐献,投向拟成立的“怀师文化基金会”,继续弘扬其精神与教化。

  南怀瑾的30万册藏书,也一直在编号造册,这些藏书计划将为世人所用。

  (吉祥,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作者:于晓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