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1月20日电 (记者 张道正)记者20日从敦煌市委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以来,敦煌市积极争取资金35万元人民币,自筹配套资金15万元,并征求有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清代“敦煌粮仓”进行科学维修。
“敦煌粮仓”位于敦煌市繁华地带,保留着始建于清乾隆43年(1778年)的8栋32间粮仓。是距今260多年的清代粮仓群,其历史久远,建筑结构独特,担负着敦煌储备粮的承储任务。2003年南关粮仓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定名为“敦煌南仓”。
敦煌地处中西交通咽喉之地,富庶丰饶,是古代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文化交流和货物商品的集散地。据清道光辛卯年纂《敦煌县志》载:“南仓一处,在南关,计二百六十四间,乾隆四十三年建。”
为了保证青海、西藏、新疆的边防稳定,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朝廷派刘孟将军在敦煌监修粮仓,储备军粮。粮草来源于高台、临泽及新疆等地。乾隆和光绪年间共建400余间,共计72座。到民国年间仅存百余间,在解放前一直属于军供粮库。它为历代中央政府稳定边疆地区和民族团结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这里曾驻解放军,后因粮库大部分被拆,上世纪50年代交由地方管理。
“敦煌南仓”现有清代粮仓8座,依然发挥着囤粮的作用。长期以来,当地粮食部门边利用边保护,粮仓目前仍然屯积粮食。然而,历经200多年的风雨侵蚀,这处极具历史价值的粮仓部分墙体裂痕加剧,面临坍塌危险。
2012年,经多方关注和敦煌当地有关部门的努力,争取和筹措到了50万元的维修资金,对“敦煌南仓”进行修缮。由于制定了科学的维修方案。通过修缮的“敦煌粮仓”,不但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而且有效地改善了仓储条件,保证了当地储备粮安全存放和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