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21日电 (记者 江家岱)为防止楼市过热,香港特区政府积极开拓土地供应,从市区重建到绿化用地改住宅,多管齐下;预计未来3至4年可向市场投放6.5万个住宅单位。专家评论称,土地政策全面配合增加公、私营房屋供应,有助本地楼市平稳发展。
香港首九月房价跳升20%,同期本地生产总值已连续四季度维持1%左右的低增长,两者背道而驰。除了新推买家印花税和加码特别印花税管理需求,当局认为同时增加短、中和长期供应是解决楼市顽疾的关键。
官方统计显示,目前正在施工中的私人住宅单位高达53000个,超过过去十年的平均数;而在未来数年,政府预计公营租住房屋及资助出售单位的建屋量,将会超过6万个。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还提出“六管齐下”,即更改土地用途、市区重建、政府收地、维港以外填海、发展岩洞和重用前石矿场,已完成首阶段公众谘询,取得一定共识。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教授许智文认为,政府现有土地储备幷不充裕,但香港有待开发的土地资源却有很多,包括废弃工厂用地、郊区山地和填海资源,只有持续开发住宅用地才能有效增加市场供应。
今年首3个财季,政府通过主动卖地推出约9000个私人住宅单位,加上港铁上盖和市区重建项目,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有信心在明年4月前完成每年提供2万个住宅的目标。日前还传出政府已锁定26幅绿化用地改建住宅,料可提供约8000个中短期供应。
除了私人楼宇,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表示,直至2016-17年度,将维持每年2.2万至2.3万个公屋供应。当局还承诺考虑将勾地表中的闲置土地改为兴建公屋,目前共有8幅土地闲置2年或以上,面积合共8.7公顷。
许智文表示,激活闲置土地的确可增加公屋供应,之前也有先例;但遴选土地时必须慎重,综合考虑交通配套、发展规模和开发成本,务求发挥每块土地的最高效率。
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昇则认为,目前公屋申请困难的原因,主要是轮转机制出现了问题,政府在增加供应的同时,需研究如何回收公共房屋和资助性房屋单位,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