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近一个半月之后,美国财政部于本月27日公布了最新《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以下简称《汇率报告》),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未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从而继续保持其自1994年以来未将任何贸易伙伴列为汇率操纵国的纪录。不过,报告在承认中国汇改至今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保留“人民币汇率仍然被严重低估、需进一步升值”的陈词滥调。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2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历次报告一样,美最新《汇率报告》的裁定结果及相关措词均符合市场预期。他说,虽然报告发布前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在本月大选中败走麦城的美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一度宣称若赢得大选,上任后首月就会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最终报告显示,罗姆尼试图制造的紧张气氛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影响,“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如果《汇率报告》真的把哪个国家宣布为汇率操纵国,才是真正的爆炸性新闻”。
人们之所以不太可能从《汇率报告》中看到爆炸性新闻,原因有很多。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汇改成绩有目共睹。报告称,自中国2010年6月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下降。数据显示,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初,按名义汇率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9.3%,如果计入通胀因素,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约为12.6%。与此同时,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10.1%降至2012年的2.6%,大大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7年汇率新政中提出的4%失衡警戒线。报告对于中国政府在继续人民币汇改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表示认同,这些措施包括今年4月中国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浮动区间、中国政府在5月份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重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承诺以及6月和7月中国央行采取的具体利率改革措施,在存贷款利率上给予银行更大的灵活性等。
其次,根据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案》,要给一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需要比照六大依据或指标,即贸易与经常项目收支情况、持续单边的大规模外汇市场干预、外汇储备的骤然增长、资本项目控制及限制国际支付、本币低估及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和本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增长。换句话说,无论有怎样的政治需要,美国方面必须比照上述六大指标方可作出裁定,而不能随心所欲乱贴标签。因此,自1994年以来,不管每次报告发布前美当局释放出怎样严峻的威慑信号,事实上都没有出现过一例裁定汇率操纵国的案子。
最后,尽管贵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更习惯了发号施令,但美当局清楚地知道将贸易伙伴裁定为汇率操纵国将给其自身带来巨大成本。以中国为例,如果美国对中国作出汇率操纵国的指控,则意味着美国国会对中国采取一系列提高贸易成本的做法,这必然会激化中美之间的贸易矛盾,引发中国的反制裁措施,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除此之外,中国是美国出口企业快速增长的市场,并且为美国市场输送了大量的廉价商品,因此与中国反目,最终遭殃的还是美国企业和老百姓。
与不会出现“汇率操纵国”这样的爆炸性新闻一样,报告不忘在涉及中国的最后部分批评“人民币汇率仍然存在严重低估且需进一步升值”也在市场预料之中。丁志杰认为,这是美国试图通过《汇率报告》继续施压贸易伙伴的固有伎俩,只是这一伎俩的作用正在日益衰减。他表示,如何界定一国货币是被低估还是高估?在不存在统一汇率模型及测算方法的当下,单方面的界定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汇率报告》所依据的美国全球经济研究所汇率模型显然是站在美国的角度,从所谓解决失衡出发,一厢情愿地设定各国汇率应该升贬多少。事实上其旨在“解决失衡”这一出发点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而即便如此,中国目前贸易顺差占GDP之比大大低于4%这一均衡与失衡分水岭的数字也令其失去了判断人民币低估的利器。因此,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可能并不存在界定高估与低估的永恒指标,确保所使用的依据能够支持美国利益才是其真正意图。
“事实上,操纵一词在《汇率报告》中已越来越不合时宜。”丁志杰说。“中国有管理的汇率浮动制度与人为高估或低估人民币币值的操纵有着本质区别,而事实上这种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为目的的管理思路在中国不仅合理更有必要,而且正在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的确,瑞士眼下推行的瑞郎对欧元1.20比价上限以及丹麦央行将存款利率降至零以下的诸多举措均证明了这一趋势。这一管理思路对于巴西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尤有借鉴作用。巴西雷亚尔2009年因资本流入而持续走强,如今又面临持续大幅贬值压力,这种大升大贬的剧烈波动已给巴西经济带来很大难题,更增添了全球外汇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相比之下,人民币的相对持续稳定升值不仅对本国经济有益,更为维护全球外汇市场的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