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无数次想象过工作的情景,但真正工作时才发现,想象与现实的差异如此之大:狭窄的操场,昏暗的教室,落后的教学设施……”今天在冬日的寒风中,在新公民园丁奖的颁奖舞台上,24岁的周莹讲述着学校与自己想象的工作场景,目前她就职于贵阳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担任初三班主任,并教初三数学、物理、化学和初二美术等科目,月工资为1100元……
涉及全国10个城市过万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新公民园丁奖评选今天下午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打工子弟学校老师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讲述了自己的收获与辛酸。新公民计划相关负责人刘文华披露一份他们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将近70%的打工子弟学校老师感到压力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工资负担重,一方面是缺少必要的教学科研支持。而改善教师生存状况成提升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关键。”
调查显示,造成教师工资负担重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班级人数多(58.9%的班级容量超过45人),每周课时多,北京贵阳两地平均每周课时数高达25节。是公办学校课时数的1.6倍。而80.3%的老师称,学校缺乏教具,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缺乏专职音体美电脑教师。
据统计,我国目前6岁`14岁的农民工子女有5800万,6岁~17岁的农民工子女有8000万,其中2000多万随父母进入城市,而仅在北京就有20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和8000多打工子弟学校教师。
周莹当教师的路并不平坦,一心想去公办校教书的她,由于专业和学历的限制处处碰壁,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自信和骄傲,“但我在打工子弟学校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看到了一颗颗如水晶般剔透晶莹的心。”
“我感觉他们一直被社会边缘化,没人关注他们的权益与现实困难。”据新公民计划干事张丽红介绍,参与评选的教师多数从师范院校毕业,在老家也曾从事教师职业,但在急速的城市化转型中,他们和村里的青年一样来到了大城市,别无一技之长的他们再次拿起粉笔,站在了简陋的校舍中。
“心理的落差不仅仅在于待遇,还在于被教育管理部门边缘化。”一位来参加评奖的老师对记者说,没有人来进行指导,没有人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根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大部分人的工资每月仅在900元~2000元之间,很多老师不得不在周六日去打零工补贴家用。而且除少数外,多数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没有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没有人维护他们的权益。(记者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