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查获的所谓的高科技渔网。 记者黄澄锋 摄
近日,海珠警方打掉了一个以代理所谓高科技渔网销售为幌子,用“唱双簧”方式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王某等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作案手机4部、各类银行卡7张。侦破此类诈骗案件3宗,已查证涉案金额近60万元。
曾为大老板 落魄后做贼
广东阳春人王某章今年49岁,曾是他老家一带一名小有名气的老板,身家一度近千万。近年来,王某章迷上了赌博,喜欢在一些地下赌场出没,动辄一砸千金,不久,多年的积累输个精光。王某章落魄广州,想着各种翻身办法。
有一天,四川一家科技公司寄来一些高科技“纳丝孔渔网”产品的宣传资料,王某便与沈某良合伙,找人仿制这些宣传单,通过王某章以前做生意在商会的渠道,找来一些投资企业的联系方式,一个个邮寄过去,声称要帮高科技“纳丝孔渔网”产品寻找广东代理,几个月间,就有多人上当。
双簧设陷阱 骗走三十万
2012年8月26日,海珠警方接报一宗事主被诈骗30余万元的报警。事主卢先生是一名海珠区做建筑工程生意的老板,今年7月份,卢先生收到一份来自某科技有限公司的邮件,声称此高科技产品前景看好,诚邀加盟。卢先生当时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到了8月21日,一名自称王某健的男子声称要向卢先生采购1.5万米的“纳丝孔渔网”。卢先生根据此前收到的邮件资料,让儿子小卢联系上自称是生产此渔网的某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魏某咨询进货事宜。经过一番见面商谈后,卢先生感觉这笔生意很划算,便让妻子到银行先后分两次将29万余元进货款汇到所谓的公司董事长魏某平的账户。在此过程中,王某健还以有急事借钱为由,让事主向其指定的账户名为王某丽的银行账户汇款人民币6000元。然而汇款后,卢先生并未如约收到订购的渔网,王某健也迟迟不来付款提货。当卢先生再次拨打王某健和那间科技公司联系人魏某的电话时,对方均已关机。
毕业涉世浅 轻信落圈套
坐在海珠分局内,小卢坦诚,自己涉世未深,上了大当。小卢刚从大学读建筑设计毕业,到父亲的建筑公司接手生意。父亲接到这个涉及高科技行业的生意后,就让小卢跟进。小卢根据宣传单上的材料,查到该公司确实有工商登记,“看上去很正规,该公司也确实是在找加盟代理。”小卢对这个大老板王某健深信不疑,在王某健的多次催促下,小卢找到了所谓的联系魏某,谈好代理加盟,并且先拿到第一批货。“第一批货其实也被骗了,他说给了我500米,其实那里只有50米,我没怎么去点,王某健陪我一起去点货的,他说够了,我就以为是够了。”小卢表示,原本想着拿到货即刻转给王某健就能赚钱,没想到王某健找个借口就溜了。
在接到报警后,海珠警方成立了专案组开展侦查,分别在武汉抓获嫌疑人沈某良和袁某枝,在广州抓获嫌疑人王某章。经审查,三名嫌疑人对其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目前,沈某良等三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 警惕产品代理诈骗
本案中的诈骗团伙以所谓的纳米技术科技产品“纳丝孔渔网”为幌子,团伙成员分饰采购商和生产商角色,以谎称要订购渔网的方式诱骗受害人“代理”产品,实施诈骗。
诈骗团伙首先冒用他人合法公司的名义,炮制所谓的纳米技术科技产品“纳丝孔渔网”宣传资料,并将该资料和征集销售代理商的信件一并邮寄给受害人。接着,一名团伙成员以采购商的身份联系受害人,声称急于采购大量产品。事主一旦动心,按照诈骗团伙炮制的宣传资料联系上冒充生产商的另一团伙成员,便会落入骗局。
警方提醒市民群众警惕此类产品代理诈骗,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多先以信函、电话形式要求受害人担任某产品销售代理,随即有人上门(大多为电话联系)求购该产品,往往声称自己急需此产品,并且数量较大,价格诱人,让受害人感到不费什么力气即可赚取丰厚利润。犯罪嫌疑人在受害人支付货款购买他们的产品(一些假劣产品)后便逃之夭夭。在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面前,一定要冷静下来思考,切勿上当受骗。 (记者陆建銮 通讯员张伟涛)